交替构式的语篇特点
本文选题:交替构式 + 语篇类型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摘要】:交替构式是现代汉语中固定表达"交替"义的一类框架结构,属于超句法的语言单位。"交替"的构式义和超句法性使得这类结构的语篇特点比较突出,对其语篇特点的考察既有助于交替构式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交替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考察得知,交替构式多用于叙事类语篇,多作背景信息,多用于"概括-具体"语篇模式,多与表示过去的组合性时段共现。
[Abstract]:Alternating 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frame structure which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alternation in modern Chinese. It belongs to hypersyntactic linguistic units. The constructional meaning and hypersyntactic nature of "alternating" make the textual features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s more prominent.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tructures is not only helpful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s, but also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ith alternating construc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alternating constructions are mostly used in narrative texts, in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generalization-specific discourse patterns,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combinatorial periods of time to represent the past.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JJD740001)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09JBT014)的支持
【分类号】:H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宇明;;论“反复”[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左慧芳;;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洁敏;;试论汉语动词的复迭及其语法意义[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晖;语篇体裁、语篇类型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原雪;云红;;语篇体裁互文性与大学英语阅读之鉴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窦艳;;TEM—8听力讲座的语篇类型和篇章模式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王晋军;名词化在语篇类型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5 宋欣;;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6 于香;;浅析手机短信聊天语篇的语体特征[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2期
7 杨信彰;;英语的情态手段与语篇类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8 于艳华;;语篇类型与文学翻译策略[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陈志宏;;篇章结构影响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8期
10 刘立国,刘立华;语境的语篇制约功能[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春煦;;学科教学大纲的人际意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康宁;;英汉旅游文本语篇功能比较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肖唐金;;英语条件式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旭;;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林彦;;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李力;语篇类型的及物性制约[D];厦门大学;2003年
3 刘新芳;修辞互动视角下的语篇类型共生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魏本力;处所介词短语的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玉晨;语篇关系和语篇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晶;俄汉语篇类型对比与翻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小波;英语语篇类型及其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赵欢;英汉语篇类型对比与翻译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孙文晶;语言水平、主题熟悉度和语篇类型对越南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霍花;俄语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吴磊;原语语篇类型对汉英口译任务复杂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梅媛;语篇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方法[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寿振炜;博客篇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10 李仲梅;论语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4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4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