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韩国汉语教育发展分析
本文选题:当代韩国 + 汉语教育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摘要】:全球范围内相继出现的"汉语热",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关注和研究海外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借鉴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与经验,对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拟从当代韩国大学汉语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汉语教育在韩国的发展和特点及其对我国汉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fever" around the world marks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is new situ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its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ill undoubtedly promote our Chinese teaching work.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Korea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Kore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亟待构建——兼推介《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J];辞书研究;2005年04期
2 宫本幸子!188-0013日本国东京都田无市向台町 4-21-45-206;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常见的表达错误[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3 谭春健;句尾“了”构成的句式、语义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4 潘先军;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对策[J];汉字文化;2002年03期
5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孟国;;汉语语速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7 欧阳万钧;对外汉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过渡式”教学方法初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04期
8 赵雷;谈中级口语技能训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谭春健;如何体现“变化”——关于句尾“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10 邢红兵;张文坚;江诗鹏;;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谓词句法属性统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娴;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习题设置的考察与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张倩秋;汉语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言语依赖效应的系列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明;常用汉字部件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金季涛;图式理论在初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王华军;汉字造字法与结构类型理论思辨[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晨;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对外汉语语段训练策略[D];广西大学;2006年
7 孔维虎;对韩国中学生汉语辅音教学之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美玲;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口语纠错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刘秋丽;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的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曾丽娟;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语篇回指表现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衍锋;;韩国汉语教育及教科书选用问题之历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3 刘继红;当代韩国汉语教育发展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4 徐宝康;韩国兴起汉字热[J];科技文萃;1994年06期
5 周殿生;靳炎;;谈新疆汉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6 叶研;;全世界都学中国话[J];小作家选刊(作文素材库);2010年07期
7 王顺洪;六角恒广的日本近代汉语教育史研究[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8 ;教育部官员:汉语教育“外热内冷”[J];家庭与家教;2006年08期
9 高廷健;;韩国青年中的“奥林奇”族和“泡泡”族[J];国际展望;1993年20期
10 李根孝;韩国的中国语教学与研究概述[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海;;在庆祝中国期刊协会、韩国杂志协会“友好交流协议”签订七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付成金;邱龙凡;;从汉代双鱼画像论韩国普州太后许氏的国籍[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程永庄;;梁带村大墓主人是古韩国国君韩内公[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徐玉兰;;韩国媒介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以《朝鲜日报》为例[A];2008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国家形象传播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兰;杨丽珠;刘文;;韩中幼儿个性发展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劲;郭斌;;韩国的科技发展道路与国家创新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7 金炳文;;韩国的观光业与观光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8 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白相浩;;对韩国的交流与延边的经济文化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章金荣;;云南省农业厅赴日本及韩国农机化考察报告[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波;“韩文一代”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金东光;韩国出现“校园警察”[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编译 老景;韩国遏制地产投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刘苏阳、张勇飞;韩国明:心高气正品则优[N];中国交通报;2005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王缅;韩国提倡合作同时四面出击[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汪小意 沈娟;韩国信产部中国探营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韩国贸易壁垒[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杨霞清;韩国:从“e-社会”到“U-社会”[N];计算机世界;2005年
9 胡碧兰;韩国新一代在“饥饿”中创业[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艳;韩国泛泰“低谷”入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应胤;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李光宰;韩国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殷fs玟;李东垣学术思想及其对韩国医学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康仁;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戴世双;韩国政府统一政策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黄相喜;冲突与融合[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9 金国熙;韩国政党政治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衍峰;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金铃实;韩国大企业集团结构调整探析[D];延边大学;2000年
3 李玉芬;韩国以跨国并购吸引FDI对我国的启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4 李政泽;韩国汽车进军中国市场的策略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李f妍;韩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韩国三星公司案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刘娟;韩国政治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7 申东杰;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经验及其对韩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想;东亚模式的历史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9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10 金纪延;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对韩国服装产业的影响和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3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6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