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词习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选题:叹词习得 + 调查与分析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摘要】:叹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小的比例 ,不为人重视 ,但在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使用广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叹词的研究更是少见。本文从叹词的分类入手 ,调查了学生的叹词习得情况 ,并对所得材料进行了分析
[Abstract]:Interjections only account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Chinese vocabulary and are not paid attention to, but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spoken language and literary work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study of interjections is even rarer. Starting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jec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cquisition of interjections by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materials obtained.
【作者单位】: 福建厦门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华文系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天祥;略论汉语拟声词的独立性[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2 饶尚宽;关于象声词的类属[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0期
3 炳南 ,文同;象声词应该自成一类[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4 容舟;;蒙古语中的吸气音[J];民族语文;1980年01期
5 班友书;黄梅戏语言音韵初探[J];黄梅戏艺术;1981年02期
6 张静;谈象声词[J];汉语学习;1982年04期
7 王希杰;说“二”道“两”[J];汉语学习;1982年04期
8 刘福铸;古汉语叹词札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2年02期
9 张博;;象声词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10 李树俨;也谈象声词的语法地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惠淑;;普通话音节的统计原则和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熊子瑜;林茂灿;;“啊”的韵律特征及其话语交际功能[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郭小武;;象声词、语气词的声调问题[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高更生;;修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几点想法[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爱玲;张秀松;;阜宁话中“打击”义短语之语法化[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高考文言文复习“七要”[N];陕西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舒玮;本土音乐人 打造雅安版“康定情歌”[N];雅安日报;2009年
3 南京29中教育集团致远中学 朱玉祥;备好发言稿是对听者的尊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修霄云;信息化使评标更加科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冰若;现代汉语象声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任晓彤;《易经》虚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明富;《楚辞》虚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玉;政论语体常用词的统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映忠;《醒世姻缘传》语气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彦屏;广南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伶楠;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弋桓;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及意义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洪邦林;现代汉语感叹句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5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9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