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理据分析,文化体验——对外汉字入门阶段教学新探

发布时间:2018-06-21 16:02

  本文选题:汉字 + 入门教学 ; 参考:《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汉字教学向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热点和难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界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尤其是对汉字入门阶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文章总结以往的经验,依照汉字的"演变—定型"规律寻找现代汉字形成的理据,从文化的角度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结合具有世界性的美感认知,把这种汉字理据分析、美感体验和文化应用于教学,探索一条将汉字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新路。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efforts, although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put forward many useful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from various aspects, the results have been poor,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the introductory st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lmost blan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ast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evolution-stereo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find the moti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the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sociated with it, combined with the worldwide aesthetic percep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tivation of this kind of Chinese character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culture are applied in teaching, and a new way of combining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is explored.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基金】:浙江理工大学留学生《汉语听说》系列课程(11220732321104) 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专题调研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项目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坤;;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杨辉;申乾宏;高基伟;;酞菁敏化混晶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J];催化学报;2007年12期

3 欧阳志辉;;“中庸”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罗婷;;感悟汉字之美,促进汉字教学——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5 李恩江;书写材料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6 李山山;何素文;胡祖明;于俊荣;陈蕾;诸静;;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9年04期

7 王祖漺,张凤宝,张前程;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4期

8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9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翠;汉英词汇内涵差异与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张云;;浅析汉字与苏州园林造景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3 王莹;;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亚文化输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娟;;汉字的民族认同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杨运庚,周海霞;从背景文化角度谈古文字教学[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欧阳恒维;;从文化角度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张虹;;与内衣发展有关的汉字考释[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孙建军;汉字的超符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9 张弛;汉字与先民的生育崇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张弛;汉字与远古人类的居住习俗[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姚俊;王潮霞;;TiO_2薄膜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研究[A];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25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2007-2012)[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王粲;;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小忙;西夏文正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红斌;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从汉字字体演进的外部因素比较来探索设计的创造性[D];清华大学;2004年

9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叶青;TiO_2的负载及其对染料废水光降解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邬峰高;符{撐淖中伪溲芯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姜晨光;微/纳米生物复合纤维的电纺制备及其表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7 骆真;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导入方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丁薇;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导入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窦冠显;抗水解PVA纳米纤维毡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D];东华大学;2011年

10 张凯莉;静电纺MWNTs/PVA/PEO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蔡乃才,王亚平,曹银良;负载型Pt-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J];催化学报;1999年02期

3 赵文宽,覃榆森,方佑龄,董庆华;水面石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4 崔鹏,范益群,徐南平,时钧;TiO_2负载膜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0年05期

5 杨阳,陈爱平,古宏晨,戴智铭,古政荣,陶咏;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的漂浮型TiO_2光催化剂降解水面浮油[J];催化学报;2001年02期

6 申乾宏;蔡振钱;高基伟;杨辉;;一种室温下制备多孔锐钛矿型TiO_2薄膜的方法[J];催化学报;2007年02期

7 李晓佩;陈锋;张金龙;;酞菁改性的介孔TiO_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2007年03期

8 杨辉;申乾宏;高基伟;;酞菁敏化混晶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J];催化学报;2007年12期

9 胡娟,邓建刚,何水样,畅柱国,赵建社,刘建宁;纳米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10 聂春梅;;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教师 李春霞;[N];陇南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鸿清;对汉字的再认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冯丽萍;非汉字背景留学生汉字形音识别的影响因素[J];汉字文化;2002年03期

3 潘德孚;论汉字拆分的系统性[J];汉字文化;2002年04期

4 柳燕梅;江新;;欧美学生汉字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回忆默写法与重复抄写法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5 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新形势下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彭聃龄;郭瑞芳;Conrad Perry;;汉字部件及其位置的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7 尉万传;毕艳霞;;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6期

8 吴贺;;俄罗斯首例汉字科学化教学方案——19世纪王西里的汉字识记体系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9 徐英英;;“语音字元带字”汉字学习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王骏;;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淑萍;;汉字部件暨词汇教材制作之构想[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洪桂治;;浅谈汉字教材与对外汉字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道平;;关于两个汉字部件规范的一点思考[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如集;;汉字的数字编码输入研究[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远景;;汉典笔顺笔画数据献疑[A];2010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季洪光;《土生说字》妙解汉字内涵外延[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雷茂盛;让电脑听懂我们说话[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杜永道;六十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汉字标准[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计亚萍;“手脑并用”在“集中识字”教学中的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王礼成;小学生识字探究[N];黔西南日报;2008年

6 作者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教师 贾颖;集中识字与母语讲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光明网记者 朱越 战钊;“汉字热”中热议汉字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3年

8 耿悦 饶星 忠一;曲万波和他的“汉宇通”[N];科技日报;2008年

9 彭勇;《土生说字》全卷本系列丛书面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记者 鲍研;电脑时代,汉字要如何“破茧而出”?[N];北京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添才;基于认知机理的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5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胡智慧;汉字智能工具中的书写错误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蓉;零起点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读写偏误个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平;对外汉语初级阶段随文识字类汉字教材的个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韩冠玲;泰国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李欣;“范例教学”对汉字形声字教学的有效性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金兰;泰国学生汉字习得途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9 黄思贤;汉字取象构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晓丹;汉字修辞格的功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9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49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