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谐音现象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26 00:34

  本文选题:谐音 + 谐音运用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摘要】: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Abstract]:A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homophony exists in all kinds of languages, especially in Chinese. The large number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homophonic sounds in Chinese is the reason why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is phenomeno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integra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homophony gradually produced a uniqu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the Han nationality liked. Homophonic phenomenon is difficult to master for learner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not Chinese, s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omophonic phenomenon and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homophonic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author hopes to study the homophonic phenomenon in Chinese, and to help foreign students understand Chinese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better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homophon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业梅;论语言禁忌与语用失误[J];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孟昭泉;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5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胡国强;试论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谢丽霞;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词序比较——以时空领域中的词汇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满祥;澳门黑社会秘密语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钟建玲;英汉文化词语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邓慧蓉;中国地名和文化关系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秀娟;英汉“中间阶段”情感的隐喻概念对比[D];延边大学;2001年

7 惠敏;英汉敬谦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宏伟;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宋红波;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楚云(Pattaya Tinnatayanon);从汉语熟语看中国传统等级观念[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2 汉交;;中国召开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3 汉综;;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赴菲律宾讲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4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5 鲁俐;关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兼聘制教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8 ;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J];民族语文;2006年05期

9 范媛媛;;由结构主义看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1期

10 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3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郝中实;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汉语“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206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6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