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西方国家学生汉字教学的理论性思考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a weak link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a new subject to be deeply studied because of its many characteristics, great difficulty and heavy task.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is subject in theory.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9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关于当前国内华文教育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八桂侨刊;2001年01期
2 郑继娥;汉字的理据性与汉字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4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5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6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7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8 吴门吉;高定国;肖晓云;章睿健;;欧美韩日学生汉字认读与书写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9 汤勤;对外汉语教学之管见[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10 赵果;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识字量与字的构词数[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点熙;七种汉语教材选词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韩秀娟;现代汉字部件规范和HSK汉字等级大纲部件的属性调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郭楚江;华文教材汉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金兰;泰国学生汉字习得途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荣荣;印尼学生形声字声旁、形旁意识发展进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蒲徐波;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续十二)[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2 廖新玲;;针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字教学的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祝敏申;;英语母语者汉字教学琐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王淑华;资中勇;;重视意义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2期
5 朱晓红;;分析汉字文化信息 改进汉字教学运用策略初探[J];大众科技;2010年06期
6 刘居红;;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兼谈汉字教学[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剑;;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族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4期
9 吴红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古文字知识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庆俄;研制汉字教学软件的几点体会[J];汉字文化;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吴文文;;汉碑中一些异体字所反映出来的两类汉字形体演变规律——以《隶韵》为材料[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昆;;宋代文化对汉字发展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发言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曹石珠;;王希杰对汉字修辞的探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汉办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 王革英;应重视海外汉字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邓兴军;专家呼吁强化汉字教学[N];无锡日报;2008年
3 任玉敏;汉字的“拆分”与“说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篆隶研究的标志性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马庆株;简体字古已有之[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钱诚;保持汉字形体稳定 尊重民族文化心理[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N];北京日报;2009年
8 施保国;构建古代汉字的广义谱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卫炜;浅论《说文解字》的意义与局限[N];中国社会报;2008年
10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春华;关于统一汉字编码和输入法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3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美娘;印度尼西亚小学1-3年级汉字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笑怡;对印尼人的汉字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赖智勤;马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教学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柳颖;论汉字文化因素与汉字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丝伟达;俄罗斯学生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艳;韩国学生汉字教学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蔡宗岂;面向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马捷飞;针对拼音文字背景留学生的汉字教学[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7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6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