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8-08-09 16:29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费锦昌长期以来,以外国学生为对象的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相对滞后,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附属地位。目前不少对外汉语教学单位还没有开设独立的汉字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界编写的汉字教材,在初级阶段基本上没有充分发挥汉字自...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a long tim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foreign students as its object has lagged behind in the whole work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in a subsidiary position. At present, man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nits have not set up independent Chinese character courses. 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teaching circle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ve basically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primary stage.
【作者单位】: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分类号】:H1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2 蔡富有;小学识字教学理论探微──兼论“字族文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4期

3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徐英英;;“语音字元带字”汉字学习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刘巍;;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马文佳;;浅议对外汉字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陈静;;关于汉字独立设课的一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王文革;;从汉字“误”解看汉字的象意性与符号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李敬国;;普通文字学的文字分类对象和分类方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胡吉成;关于简化字问题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胡兴华;;对中级汉语精读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董月凯;;汉字编码论析[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张小衡;;为何汉字形码输入法难以走出“难”的困境?——谈谈一些技术上的欠妥观点[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婷婷;;从中高段基本汉字的例释看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小忙;西夏文正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立稳;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荣辉;象形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昭;河北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个案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6 宋珊珊;现代形声字层级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传梅;海峡两岸四地汉字“书同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梅;小学生汉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2 晓东;;也谈部件定义[J];语文建设;1993年06期

3 晓东;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1994年08期

4 张普;;汉字部件分析的方法和理论[J];语文研究;1984年01期

5 苏培成;现代汉字的部件切分[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6 晓东;现代汉字部件分析的规范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7 张天光,,黄伯荣,翟万林;汉字构成的字元分析法[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8 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学烈;对外汉字教学实验报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年02期

3 张景业;构建全方位的对外汉字教学格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4 赵明德!100081;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5 卢小宁;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角度[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6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7 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8 张静贤;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9 杜敏;建构科学的对外汉字教学传播体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周健;“汉字难学”的分析与对策[J];汉字文化;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启雄;林雪栶;;汉字字书中的色彩文字[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峰;吴胜利;;汉字形素字母及其编码方法[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试论汉字演变的历史阶段[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雷中民;任军;胡茗;;汉字的渊源及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魅力[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5 刘瑞祥;;汉字计算机/手机输入一体码输入法[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爱霞;;小学汉字认读写的教学方法探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肖金卯;武云翠;;关于“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曦;;汉字的形、音、义对色词干扰效应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宏利;李汉荣;;汉字编码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凡;郭金丽;;中文词语不同加工水平的记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沙;你了解汉字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王霆钧;一本汉字解码的书[N];吉林日报;2002年

3 ;汉字在日本成为“摇钱树”[N];世界报;2009年

4 杨婷 杨扬 (实习记者 杨婷);汉字是否在国外文字基础上产生?[N];中国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郑娜;汉字创意生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陈德富;汉字缘何“长寿”[N];北京日报;2004年

7 周山;汉字 魅力无限[N];中国工商报;2001年

8 何洛;曲解汉字的奇谈怪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学者 王立群;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黄晴;年度汉字解读[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2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聂爱情;图形与汉字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2174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74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