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段写作训练简论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边大学汉语系!133002
【分类号】:H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宝林;语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课文教学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道英,贺筠;“这”、“那”类的隐性回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开;汉语体词性词组的语义类型、功能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5 王彩丽;连接手段在英文写作中的衔接功能分析及应用[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6 陈倩;句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聂仁发;重动句的语篇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8 聂仁发,杜纯梓;新闻语篇的语境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郑庆君;汉语话语中的时间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敬美;;韩、中汉语使用者在“这—”、“那—”使用上的异同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9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3 苗慧;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青;关于小学语段教学的若干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梁贞爱;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成段表达练习题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徐燕军;从《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论新一代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编写[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9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10 陈青松;“大/小+名”结构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佳佳;;初级汉语口语课堂递进式教学浅析——基于语素、词块和语段相结合[J];天中学刊;2011年02期
2 刘源;;财税领导干部公选、竞岗申论写作训练中的“整体”与“细节”——基于语言视角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3 任欣;;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李珊;彭春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中行政公文编排的科学性探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珍;;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谈汉语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6 王晓伟;;语篇结构分析的回眸与前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芬;;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8 吾冬梅;;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董友福;;八股文的模式化训练对写作教学的借鉴意义[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黄清华;;论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五步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秀敏;;针对学生实际 注重培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4 王宏德;谢承力;;《职场写作》课程的开发[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铁民;;浅论句群修辞及其思维艺术[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7 刘岳峦;;论可持续发展的写作能力培养[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8 郑定欧;;汉语动词词汇语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陶曙军;;顺应时代需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树基;;应用写作教学规律与方法初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宋瑞祥;谈谈语感的形成和培养[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文汇报》“书缘”版编辑 谢娟;穿越“语词的密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孝义市第三中学 马夏民;谈大语文观理念下的教学行为[N];吕梁日报;2010年
4 李加才让;延边朝汉双语教学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调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副院长 贺阳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徐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肇春;汉语事体结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陈天助;《蚀》的文学语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佳;高级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语段练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晋文;双宾语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刘娜;对外汉语教学中深层义的研究与教学[D];广西大学;2007年
4 高敏;基于话语分析理论的高级汉语口语课话题讨论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余晶晶;DP语段内形容词词组的句法推导[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柳芭(Sinitsyna Liubov);电视新闻主播言语语音修辞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杜文献;越南高校汉语专业初中级阶段写作课的难点与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8 汪洋;新加坡《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培松;“强调类”语气副词语篇分析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慧;手势与词的组合使用与早期句法发展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1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8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