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的教师组合模式探讨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江红,黄育云;关于择校就学的经济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雷著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成本核算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崔玉平;市场经济下高教资源配置方式[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6 王晓峰,田新华;中国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模型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洪荧,何光瑶;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8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泽云;袁连生;;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沈百福,杜晓利;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皮江红;;教育券对职业教育适用的理论证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冯文全;夏茂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7 王椿元;混合产品成本补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上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沿革、现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果青;军队后勤院校教育效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闫海燕;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7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8 陈平;论高校师资管理创新[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海萍;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勇力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10 徐爱萍;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豆豆;;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赵欣;;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杨丰营;;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技巧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李美琳;;浅谈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刘伟;;论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韦冬雪;;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应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张付敏;;小议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张楠;;对外汉语口语课的课堂设计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陈晓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技巧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侯懿玲;;浅谈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姚霖霜;阙紫江;;结合MOO、配对语言学习以及教师辅助机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玲玲;;基于网络的普通话辅助教学系统[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5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刘中兴;全球上演汉语热[N];长江日报;2005年
6 徐维彬;我国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8 记者 李启昌 吴晓燕 杨昕雨;云师大20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泰国搭建“汉语桥”[N];云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实习生 顾婧 记者 陆静斐;课上热烈讨论 论文“超额”完成[N];文汇报;2006年
10 盛文杰;汉语热舞中文文教产业热气飙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祖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探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陈晟;论对外汉语教学写作教材编写与使用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28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