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复词内部结构分析与词汇教学
[Abstract]:Based on 326 antisense complex word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tisense complex wo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meaning and morpheme meani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conometric statis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tisense complex words refers to the semantic structure. The main structural relations are as follows: quoting the original quo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meaning and morpheme meaning is as follows: additive type, metaphorical type, general type, metaphorical type, partial type, choice type.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tisense complex word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琦;;浅析认知和语用对定语句法位置的制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2 陈俊羽;杨春;;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郑永慧;;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1年Z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英成;;音系与词法交叉:北京话词语内部结构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邱立坤;张晓巧;毛宁;;现代汉语复合词内部结构词典的构建[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吴泓;;“三一”理论的内部结构[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廖先桃;于海滨;秦兵;刘挺;;HMM与自动规则提取相结合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光庆;;隐喻: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机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尹绍华;;浅谈羡余成分造成的语病[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丁研;李福印;;汉语情感词范畴:一项实证及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刘辉;章宜华;;词典辅助编纂及生成系统的多层C/S结构和数据库[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章宜华;;电子词典编纂的一般原则[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2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华;递系式的内部结构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飞翔;《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四音节新词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丽妹;普通话言语产生中心理语言学角度的自我修补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钟健;“不A也不B”格式的考察[D];吉林大学;2008年
5 苏启;现代汉字常用字的内部结构描写[D];西北大学;2007年
6 刘雪梅;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胡超;现代汉语“花”词族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红玲;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宁;现代汉语主位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光磊;英汉形容词修饰名词机制的比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301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0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