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的语篇分析
[Abstract]:Positive 0. The preface "after all" is a grammar item of Grade C in the Grammar syllabus. In many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fter all" is a grammar point in the intermediate textbooks. In teaching, 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sentences spoken by foreign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after all" are specious, with an error rate of more than 70%; However, these errors,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functi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800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do not seem to solve the problem, which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汉语中心 北京大学汉语中心
【分类号】:H1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晓;;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对《我和你》的语篇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楠;;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景语境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士伟;;商务报告的语篇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4 冯素芳;王艺平;;语言元功能思想对语篇分析的指导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金朋荪;韦晓娜;;功能语篇分析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6 杨红;;论语篇语用学与语篇语义学的相通之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范存英;庞峰;;主位推进理论与语篇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8 姜望琪;;Harris的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9 金荣;;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樊慧;;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作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清;;语篇分析隋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幽默[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史晓东;陈毅东;;基于语篇的机器翻译前瞻[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洋;;汉语韵律的语篇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广告语篇的对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邱武松;;汉语语篇修辞结构标注实验[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廖美珍;;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雄奇;;三位一体:Halliday元语功能的哲学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吕晓倩;;从功能语法中级阶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分析教师课堂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大学语文非得中文老师教?[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伟林;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语篇功能的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鲁晋;语篇中回指的功能[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燕;概念隐喻与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杨培松;“强调类”语气副词语篇分析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晶;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新闻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许娜;再肯定连接成分(“的确、确实、真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陈艳;表存在“有”字句的语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阳;中美领导人高校演讲语篇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秀云;功能语篇分析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治;话语“空环”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常娜;换言连接成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1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