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第三声听辨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1 20:34
【摘要】: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第三声听辨测试的结果分析 ,认为调型对声调听辨影响较大 ;母语有无声调对误听走向有明显影响 ;无论母语有无声调 ,外国学生双音节中的第三声误听率大大高于单音节第三声的误听率 ,且大多误听成第二声 ;良好的汉语发音定势在听辨中显示出较强的正确判断优势。在此调查分析基础上 ,对第三声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tone audible discrimination test of Chinese students with primary Chinese proficiency, it is concluded that tone typ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one audition and discrimination, and whether the tone of mother tongu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rection of mishearing. Whether the mother tongue has tone or not, the mishearing rate of the third tone in the disyllabic tone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tone of the monosyllabic tone, and most of them are misheard as the second tone. A good Chinese pronunciation stereotype shows a strong advantage of correct judgment in listening and discrimina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third sound listen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之安;;汉语普通话中声调的听觉辨认依据[J];生理学报;196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韩颖;方晟岚;绳勇;;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胡学文;外语阅读的认知模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汪精玲;图式理论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张冠军;;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内涵演变辨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赵岩;马玉涵;储俊;邓盾;;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7 任艳利;张维;尚天翠;;新疆野核桃叶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8 徐玲;蔡正洪;;结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鸿勋;;永葆城市的“生命印记”——北京城现代化所引起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力;李德聪;郑波;刘学柱;杨世弘;丁雁生;;炸药近地空爆近区现象的数字图像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曾晓渝;尹世玮;;语言深度接触现象的认识问题——以海南三亚回辉话为例[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彭龙;;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生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燕慧;王枞;钟义信;;语言认知与主题内容识别[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谢必伟;;小议外语听力理解中语言的心理表征[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幺飞;基于改进型模糊综合评估的弹道导弹攻防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尹德凤;职业价值观对女硕士职业兴趣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孝达;“向往”不是“响往”[J];咬文嚼字;1999年06期

2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听力障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马燕华;论初级汉语水平欧美留学生汉字复现规律[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4 刘若云;;对外汉语初级班第三声的类推法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9期

5 倪彦,王晓葵;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分析[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6 朱华;声调教学难点试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高影;;东北师范大学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教材个案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7期

8 高影;;东北师范大学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教材个案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9期

9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桥本万太郎,吴新华;汉语调值的纵横两个角度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尹基德;孔江平;;普通话语句重音的嗓音发声表现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韩维新;;粤语常用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习得偏姢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朱慧松;“幼升小”试题咋难倒大学教授[N];太行日报;2011年

2 实习生 黄日星 沈亦伶 本报记者 李坤晟;檀怀宇:一个行者的仪式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本报记者 兰亚红;扬州拍地被指有猫腻[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4 彭兴莲;拼音教学方法初探[N];黔西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承恩;论中文儿歌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补充作用[D];辽宁大学;2011年

2 纳莎丽;伊朗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3 朱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声调学习及偏误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4 柳自美;对韩汉语语音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特古德尔吉雅;蒙古学生汉语语音教学对策[D];山东大学;2012年

6 森田尚子;针对日本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郭仲廉;越南南方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常见错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D];广西大学;2011年

8 周兰;中高级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伊藤真也;日本留学生学习掌握汉语变调规律及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冯晓瑞;针对印尼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法探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5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45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