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非汉字文化圈初级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1:12
【摘要】:汉字是汉语的载体,能否掌握并灵活运用汉字直接决定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如何,所以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事业中的关键因素。由于汉字和拼音文字截然不同,汉字教学一直处于摸索时期。如何解决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难学的问题,是对外汉语事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汉字特点和难点的分析,在现有的汉字教学理论基础上,尝试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提出合理性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对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简要总结。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点: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阐述了汉字教学的意义:有利于理解词义、区分同音词、深化汉语学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第三部分调查了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汉字的初步印象,首先指出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难点:学习者缺乏汉字构形意识、缺乏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其次分析了难点的成因:语言特点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影响。第四部分总结了现有的汉字教学方法,提出合理的汉字教学策略:一、培养学习者的汉字构形意识;二、训练汉字读音能力;三、充分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进行教学;四、重视归纳、对比和总结;五、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并且从《汉语水平考试汉字等级大纲》的甲级字中选取字例,作出教学示例,尝试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提出一孔之见;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图文】:

调值,标记法,读音,图画


(左下包围结构)——边、这、迎等(全包围结构)——回、团、图等4.2.2 训练读音能力汉字的字形与读音没有直接明显的联系,因此读音比分形声字读音与声旁完全相同,比如“吧”、“把”、“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可利用的因素,使其知晓汉字的存在的,掌握一些表音功能比较强的声旁很有可能看到相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母语为字母文字的学习者,看到拼他们减轻心理畏惧。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过度依赖拼音,的辅助工具;对于一些难以辨别的发音,可以通过讲解发声调的教学,可以采用五度标记法(图 3.1)。

面向非汉字文化圈初级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运富;;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3期

2 尉春艳;何青霞;;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1期

3 柳琳;;谈会意字的理据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0年10期

4 彭万勇;;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思考和探索——兼论“字源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2期

5 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6 赵妍;;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7 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8 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9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明慧(SOFIA RONCAYOLI LOMBARDI);阿根廷学生汉字习得的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张美慧;泰国大学初级阶段汉字课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7年

3 王红;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趣味性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4 戴星星;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D];安徽大学;2014年

5 黄小玮;试论“六书”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喻娜;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习觉之;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学习者汉字教学的课堂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娜;浅析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学习障碍[D];西北大学;2012年

9 王冬;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7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797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