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6:41
   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以及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推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在不断升温,阿拉伯语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人数也随之增加。但在习得过程当中,大多数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时,他们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而这些偏误恰恰反映出了汉语学习者从阿拉伯语不断向目标语靠拢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阿拉伯学生会习惯性地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到目的语的使用中造成许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的偏误,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甚至会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通过收集到的资料笔者发现,偏误现象已贯穿于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相关的错误也体现在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上。本文以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对比分析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和学生的期中、期末作文考试作为主要资料来源,以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学生所出现的词汇、句法、语篇和标点符号的偏误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分析,并探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对阿拉伯学生的影响,归纳了偏误类型并探讨其成因,最后针对出现的这些偏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分析阿拉伯学生造成的各类偏误的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举出大量的例子。本研究主要涉及到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在此笔者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概述了国内外对偏误现象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在偏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将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词汇偏误分为搭配不当、词性混淆、近义词的混用、遗漏、错序等类型,并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三章对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句法时造成的偏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笔者主要从句子成分和句式偏误两大类入手,将偏误归纳为定语层面、状语层面、补语层面、被字句、疑问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阿拉伯汉语学习者学习语篇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偏误,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指称偏误、省略偏误以及关联词偏误三个层面。第五章笔者主要对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标点符号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收集并将相关的偏误类型分为书写形式、符号的误用、符号的空缺和多余四大类。第六章对阿拉伯留学生汉语习得中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关的内容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文化因素的干扰和学习策略的不良影响等其他因素。最后笔者基于第六部分的数据分析在第七章提出减少偏误的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思考建议,主要从引导学生进行阿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增强对母语负迁移的知识、培养他的汉语语感、改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外语学习者、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阿拉伯学生对语言偏误的重视,提高他们对这些错误的意识,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
        1.5.1 研究对象
        1.5.2 语料来源
    1.6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综述
        1.6.1 国内的研究
            1.6.1.1 词汇层面上的研究
            1.6.1.2 句法层面上的研究
        1.6.2 国外的研究
            1.6.2.1 句法层面上的研究
            1.6.2.2 语篇层面上的研究
第二章 词汇层面上的偏误
    2.1 搭配不当
        2.1.1 动宾搭配不当
        2.1.2 主谓搭配偏误
        2.1.3 定中搭配不当
        2.1.4 关联词搭配偏误
    2.2 词性混淆
        2.2.1 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2.2.2 名词误用为动词
        2.2.3 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2.2.4 动词误用为名词
    2.3 近义词的偏误
        2.3.1 忽略范围的大小而造成的偏误
        2.3.2 忽略词义程度轻重而造成的偏误
        2.3.3 忽略语体色彩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3.4 词义的侧重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4 遗漏
        2.4.1 量词遗漏
        2.4.2 动词“是”的遗漏
        2.4.3 副词遗漏
        2.4.4 意义比较“虚”的成分被遗漏
        2.4.5 需要重复的成分被遗漏
    2.5 错序
        2.5.1 充当状语的成分错序
        2.5.2 充当定语成分错序
    2.6 其他方面的偏误
        2.6.1 生搬硬套、简单对应
        2.6.2 多词或缺词
第三章 句法层面上的偏误
    3.1 句子成分的偏误
        3.1.1 定语层面上的偏误
            3.1.1.1 定语成分多余
            3.1.1.2 定语成分残缺
            3.1.1.3 定语与中心语的顺序偏误
            3.1.1.4 多层定语顺序的偏误
        3.1.2 状语层面上的偏误
            3.1.2.1 时间名词或名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2 形容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3 副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4 动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5 含有两个时间或地点状语的排列偏误
            3.1.2.6 多层状语顺序的偏误
        3.1.3 补语层面上的偏误
            3.1.3.1 趋向补语的偏误
            3.1.3.2 结果补语的偏误
            3.1.3.3 时量补语的偏误
        3.1.4 疑问句层面上的偏误
            3.1.4.1 疑问句中的语序偏误
            3.1.4.2 语气助词“吗”的残缺
            3.1.4.3 误用疑问代词
            3.1.4.4 误代疑问词
            3.1.4.5 选择疑问句的偏误
    3.2 句式偏误
        3.2.1 “是......的”句式的偏误
            3.2.1.1 漏用“是”或“的”的偏误
            3.2.1.2 误用“是......的”句式而造成的偏误
            3.2.1.3 多用“是”、“的”或“是......的”的偏误
        3.2.2 比较句的偏误
            3.2.2.1 充当比较值的词语误用
            3.2.2.2 程度副词在比较句中的误用
            3.2.2.3 比较值补语多余
            3.2.2.4 否定副词“不“的误用
            3.2.2.5 比较句中的成分错序
        3.2.3 “被”字句的偏误
            3.2.3.1 遗漏偏误
            3.2.3.2 错序偏误
            3.2.3.3 误用偏误
            3.2.3.4 误加某些成分
第四章 语篇层面上的偏误
    4.1 指称偏误
        4.1.1 零式指称偏误
            4.1.1.1 误用代词代替零式指称
            4.1.1.2 误用名词代替零式指称
        4.1.2 指示照应(指称)偏误
            4.1.2.1 指示照应的误用
            4.1.2.2 指示照应的缺失
        4.1.3 人称照应的偏误
            4.1.3.1 人称照应的误用
            4.1.3.2 人称照应的缺失
    4.2 省略偏误
        4.2.1 名词性省略偏误
            4.2.1.1 主语省略偏误
            4.2.1.2 定语省略偏误
            4.2.1.3 宾语省略的偏误
        4.2.2 动词性省略偏误
    4.3 关联词偏误
        4.3.1 关联词误用
            4.3.1.1 并列类关联词误用
            4.3.1.2 逆转类关联词误用
            4.3.1.3 因果类关联词误用
        4.3.2 关联词多余
            4.3.2.1 因果类关联词多余
            4.3.2.2 逆转类关联词多余
            4.3.2.3 其他类关联词多余
        4.3.3 关联词缺失
            4.3.3.1 因果类关联词缺失
            4.3.3.2 并列类关联词缺失
            4.3.3.3 逆转类关联词缺失
        4.3.4 关联词搭配不当
第五章 标点符号层面上的偏误
    5.1 书写形式的偏误
        5.1.1 句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2 省略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3 引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4 分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2 标点符号的误用
        5.2.1 句号的误用
            5.2.1.1 逗号误用成句号
            5.2.1.2 感叹误用成句号
            5.2.1.3 问号误用成句号
            5.2.1.4 冒号误用成句号
        5.2.2 逗号的误用
            5.2.2.1 顿号误用成逗号
            5.2.2.2 句号误用成逗号
            5.2.2.3 分号误用成逗号
            5.2.2.4 问号误用成逗号
        5.2.3 顿号的误用
            5.2.3.1 逗号误用成顿号
            5.2.3.2 句号误用成顿号
        5.2.4 分号的误用
            5.2.4.1 逗号误用成分号
            5.2.4.2 句号误用成分号
        5.2.5 书名号的误用
        5.2.6 感叹号的误用
    5.3 标点符号的空缺
        5.3.1 逗号的空缺
        5.3.2 冒号的空缺
            5.3.2.1 提示性的话语后面不加冒号
            5.3.2.2 动词“说”“问”后而不加冒号
        5.3.3 句号的空缺
            5.3.3.1 遗漏段尾句的句号
            5.3.3.2 遗漏段中句末的句号
        5.3.4 引号的空缺
            5.3.4.1 空缺双引号
            5.3.4.2 空缺右引号
        5.3.5 顿号的空缺
        5.3.6 书名号的空缺
    5.4 标点符号的多余
        5.4.1 逗号的多余
            5.4.1.1 出现在连词“和”“以及”“而”之前的逗号
            5.4.1.2 出现在助词“等”和“等等”之前的逗号
            5.4.1.3 逗号多余的其他情况
        5.4.2 书名号的多余
        5.4.3 句号的多余
第六章 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中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6.1 母语负迁移
    6.2 日的语知识负迁移(过度泛化)
    6.3 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6.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6.5 学习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6.5.1 汉语教师方面的原因
        6.5.2 教材方面的影响
        6.5.3 教学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针对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现象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7.1 对教师提出的建议
        7.1.1 引导学生进行阿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分析
        7.1.2 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与调动其正迁移
        7.1.3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营造语言环境
    7.2 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7.2.1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7.2.2 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7.3 对教材和教法的策略和建议
        7.3.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7.3.1.1 要注意教材编写的准确性
            7.3.1.2 注重教材释义的完整性
        7.3.2 注意把一些内容纳入到教学中去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51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51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