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条”“段”“节”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04:26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词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翻阅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在编排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近义量词,几乎没有涉及。论文以“条”“段”“节”三个量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这组名量词在语用、语义上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辨别三个词语的能力,提醒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为近义名量词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上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三个量词与名词搭配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三者主要的语义特征总表。三个量词最显著的特征是:皆表示“长条状事物”,量词“条”强调“整体性”,量词“段”强调“部分性”,量词“节”强调“独立性”。量词“条”和“段”皆有“自然性”,量词“段”和“节”皆有“成段性”、“曲艺文史相关性”。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三个量词在语用环境中的差异是:量词“条”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和伴随性评价意义;量词“段”突出级差的感情色彩;量词“节”展现了成段均匀的色彩意义。我们通过考查三个量词的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建议:初级阶段树立明确的名量词搭配概念,中级阶段要由表及里深入的对比分析,高级阶段则应活学活用并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同时,提出了有关...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 本体研究现状
二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三 对近义名量词的讨论
第三节 量词“条”“段”“节”的历时考察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语料来源
第一章 量词“条”“段”“节”的共时研究
第一节 各类工具书关于量词“条”“段”“节”的释义
第二节 名量词“条”“段”“节”对名词的语义选择
第三节 量词“条”“段”“节”的语用分析
一 量词“条”“段”“节”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二 量词“条”“段”“节”的语用差别
第二章 量词“条”“段”“节”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在大纲与教材中的情况
第二节 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结果
一 问卷设计
二 结果统计
第四节 偏误的类型
一 误用
二 泛化
三 色彩意义
第五节 偏误的成因
一 母语负迁移
二 目的语掌握不足
三 目的语负迁移
四 文化因素负迁移
五 学习兴趣
六 学习环境
第三章 量词“条”“段”“节”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
一 初级阶段——明确概念
二 中级阶段——由表及里
三 高级阶段——活学活用
第二节 具体教学策略
一 歌谣教学法
二 特设情境教学
三 因“母”施教
四 对比教学
五 “溯源寻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学设计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283411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 本体研究现状
二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三 对近义名量词的讨论
第三节 量词“条”“段”“节”的历时考察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语料来源
第一章 量词“条”“段”“节”的共时研究
第一节 各类工具书关于量词“条”“段”“节”的释义
第二节 名量词“条”“段”“节”对名词的语义选择
第三节 量词“条”“段”“节”的语用分析
一 量词“条”“段”“节”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二 量词“条”“段”“节”的语用差别
第二章 量词“条”“段”“节”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在大纲与教材中的情况
第二节 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结果
一 问卷设计
二 结果统计
第四节 偏误的类型
一 误用
二 泛化
三 色彩意义
第五节 偏误的成因
一 母语负迁移
二 目的语掌握不足
三 目的语负迁移
四 文化因素负迁移
五 学习兴趣
六 学习环境
第三章 量词“条”“段”“节”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分层次教学
一 初级阶段——明确概念
二 中级阶段——由表及里
三 高级阶段——活学活用
第二节 具体教学策略
一 歌谣教学法
二 特设情境教学
三 因“母”施教
四 对比教学
五 “溯源寻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学设计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283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8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