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的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0:53
词汇习得被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味觉形容词是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小类,但却因其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在对学习者掌握味觉形容词义项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学习者习得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味觉形容词义项的本体研究,分别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酸、甜、苦、辣”四个词进行分析,以更加明确各义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习得味觉形容词的义项。第二章是针对汉语学习者对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情况的调查。共分为调查问卷和语料库两部分,分别对学习者已经掌握的义项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问卷部分探讨了与习得效果的相关因素,最后对两种调查方式进行了对比。第三章是针对调查结果探讨了影响多义词义项习得的因素。分别就语义透明度、语境、文化三个因素分析了对义项习得的影响。第四章是根据对问卷与语料中学习者习得情况的分析,从教师的角度,为词汇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包括增加语义线索、增加词语复现以及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词汇习得的现状分析
二、味觉形容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味觉形容词分析
第一节 “酸”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二节 “甜”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三节 “苦”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四节 “辣”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二章 对汉语学习者习得味觉形容词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基于问卷的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基于语料库的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调查
一、味觉形容词的义项在语料库中的搭配情况
二、语料库和问卷中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 影响味觉形容词习得效果的因素探讨
第一节 语义透明度对词语义项习得效果的影响
一、语义透明度对“酸”的义项习得影响
二、语义透明度对“甜”的义项习得影响
三、语义透明度对“苦”的义项习得影响
四、语义透明度对“辣”的义项习得影响
第二节 语境对多义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一、“语境”的界定
二、语境对味觉形容词的影响
第三节 文化对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一、“文化”的界定
二、文化对味觉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第四章 味觉形容词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增加语义线索
一、“酸”的语义线索讲解
二、“甜”的语义线索讲解
三、“苦”的语义线索讲解
四、“辣”的语义线索讲解
第二节 增加词语的复现
一、根据教材增加词语复现
二、根据学生情况增加词语复现
第三节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教学环境的布置
三、课堂形式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斯的语言学遗产——“语境理论”及其影响评述[J]. 马倩. 现代语文. 2018(07)
[2]“辣”对“辛”的历时替换考[J]. 舒慧君. 文教资料. 2017(Z1)
[3]国内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述评——基于6种汉语类专业期刊17年(2000-2016)的统计分析[J]. 吴继峰,洪炜. 汉语学习. 2017(05)
[4]以汉俄语料为基础探讨通感的作用[J]. 于春平. 黑龙江科学. 2017(03)
[5]汉语词汇习得研究:进展与问题[J]. 刘鑫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04)
[6]英语母语者汉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J]. 吴继峰.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1)
[7]“生词+熟词”组合学习法与生词独立学习法对汉语生词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J]. 曹贤文,周明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6)
[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离合词教学实验研究[J]. 周琳,李彬鑫.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3)
[9]第一语言语义迁移与汉语二语高级学习者词汇习得(英文)[J]. 沈禾玲.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2)
[10]中亚留学生“要”的情态义项习得顺序研究[J]. 张全生. 海外华文教育. 2014(04)
硕士论文
[1]留学生动词“上/下”义项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D]. 张志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2]俄汉触觉形容词隐喻对比分析[D]. 何曼曼.吉林大学 2018
[3]泰国学生汉语多义词“开”的各义项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D]. 徐华.广西民族大学 2018
[4]摩洛哥学生汉语副词“还”习得顺序研究[D]. 张美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5]汉韩痛觉形容词对比[D]. 金红兰.延边大学 2017
[6]连词“而”的习得顺序及教学研究[D]. 魏梦羽.湖南师范大学 2017
[7]高级水平留学生对泛义动词“弄”的习得情况研究[D]. 孙乾晶.南京大学 2017
[8]条状量词的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查怡.南昌大学 2017
[9]多义虚词“还是”的习得及教材编写研究[D]. 鲁升慧.南京师范大学 2017
[10]英汉嗅觉形容词对比研究[D]. 杨晓.湖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0567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词汇习得的现状分析
二、味觉形容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味觉形容词分析
第一节 “酸”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二节 “甜”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三节 “苦”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四节 “辣”的分析
一、共时分析
二、历时分析
第二章 对汉语学习者习得味觉形容词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基于问卷的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基于语料库的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调查
一、味觉形容词的义项在语料库中的搭配情况
二、语料库和问卷中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 影响味觉形容词习得效果的因素探讨
第一节 语义透明度对词语义项习得效果的影响
一、语义透明度对“酸”的义项习得影响
二、语义透明度对“甜”的义项习得影响
三、语义透明度对“苦”的义项习得影响
四、语义透明度对“辣”的义项习得影响
第二节 语境对多义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一、“语境”的界定
二、语境对味觉形容词的影响
第三节 文化对味觉形容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一、“文化”的界定
二、文化对味觉词义项习得的影响
第四章 味觉形容词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增加语义线索
一、“酸”的语义线索讲解
二、“甜”的语义线索讲解
三、“苦”的语义线索讲解
四、“辣”的语义线索讲解
第二节 增加词语的复现
一、根据教材增加词语复现
二、根据学生情况增加词语复现
第三节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教学环境的布置
三、课堂形式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斯的语言学遗产——“语境理论”及其影响评述[J]. 马倩. 现代语文. 2018(07)
[2]“辣”对“辛”的历时替换考[J]. 舒慧君. 文教资料. 2017(Z1)
[3]国内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述评——基于6种汉语类专业期刊17年(2000-2016)的统计分析[J]. 吴继峰,洪炜. 汉语学习. 2017(05)
[4]以汉俄语料为基础探讨通感的作用[J]. 于春平. 黑龙江科学. 2017(03)
[5]汉语词汇习得研究:进展与问题[J]. 刘鑫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04)
[6]英语母语者汉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J]. 吴继峰.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1)
[7]“生词+熟词”组合学习法与生词独立学习法对汉语生词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J]. 曹贤文,周明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6)
[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离合词教学实验研究[J]. 周琳,李彬鑫.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3)
[9]第一语言语义迁移与汉语二语高级学习者词汇习得(英文)[J]. 沈禾玲.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2)
[10]中亚留学生“要”的情态义项习得顺序研究[J]. 张全生. 海外华文教育. 2014(04)
硕士论文
[1]留学生动词“上/下”义项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D]. 张志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2]俄汉触觉形容词隐喻对比分析[D]. 何曼曼.吉林大学 2018
[3]泰国学生汉语多义词“开”的各义项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D]. 徐华.广西民族大学 2018
[4]摩洛哥学生汉语副词“还”习得顺序研究[D]. 张美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5]汉韩痛觉形容词对比[D]. 金红兰.延边大学 2017
[6]连词“而”的习得顺序及教学研究[D]. 魏梦羽.湖南师范大学 2017
[7]高级水平留学生对泛义动词“弄”的习得情况研究[D]. 孙乾晶.南京大学 2017
[8]条状量词的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查怡.南昌大学 2017
[9]多义虚词“还是”的习得及教材编写研究[D]. 鲁升慧.南京师范大学 2017
[10]英汉嗅觉形容词对比研究[D]. 杨晓.湖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0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9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