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方位词“前”、“后”、“前后”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1-08-25 03:08
  “前”“后”意义多样且用法各异,尤其是与学生的母语存在差异,是教学的重难点。并且,汉语教材中有关方位词“前”“后”的内容设计也并非全面且合理。初级教材“前”“后”和“前后”知识点分散,不成系统;中高级教材没有“前”“后”和“前后”的讲解,未在初级基础上进行深化扩展。基于此,本文不仅研究“前”“后”和“前后”常用的意义,即空间义和时间义;而且基于HSK动态语料库,搜集与之相关的语料,对语料分类,分析偏误原因,找出教学方法;最后针对教材设计的不足,分析教材,综合各教材的优势,并借鉴教参的长处,设计教学方案。“前”“后”和“前后”有空间义和时间义,第2章和第3章主要阐述其意义。而本文并不囿于此,还探究了空间义是如何表示的,空间表示如何由人扩展到物,空间如何推演到时间,这是第4章第3节意象图示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并且意象图示理论为教学提供了“脚手架”,在第5章教案设计中,体现意象图示对“前”“后”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还能建立对汉语思维的认知,引发学生思考,赋予教学趣味。偏误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前”“后”和“前后”的偏误多样,共有五种,除了鲁健骥先生提出的...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位词“前”、“后”、“前后”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图4.3人的视角下“前”“后”“前后”的意象图??

意象,视角,方位词,空间


?第4章方位词“前”“后”“前后”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研宄???此概念由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这一概念与空间联系紧密,基于人的经验??和认知而抽象出,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在教授“前”“后”和“前后”之初,采??用意象图示法导入而摒弃英汉互译的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思维方式并??积极作用于方位词的理解。教授“前”“后”和“前后”,需要考虑如下问题:??如何由人到物,如何由空间到时间。问题探宂如下面所示:??.*?Q??(后)一?,'少—w?■*-(目?U?)和??—??-A??^^??图4.3人的视角下“前”“后”“前后”的意象图??□?n?□?mV:??图4.4物的视角下“前”?“后”?“前后”的意象图??图4.3和图4.4表示的是“前”?“后”和“前后”的空间义。图4.3表示人对??空间的感知,通过自身的感官和经验来断定方位,在眼睛前面,人自身可以见??到且可知的,表示空间上的“前”;与之相对,背后的,不可见和不可知的,表??示空间义上的“后”。由此可以推断,“前”“后”是相互依存的,作为彼此的依??28??

意象,方位


?第4章方位词“前”“后”“前后”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研究???据,并且“后”这个方位的感知建立在对“前”感知的基础上。人对自身的经??验和对世界的认知同化到对物的感知和认识上,认为物也有“前”?“后”之分,??人如何判断方位的方式可以推演到物的方位判断上。如图4.4所示,屋子的朝向,??屋子大门及窗户所对的方向相对于人的五官,人透过门窗对外是可见的、己知??的,所以表示空间上的“前”;与之相对的,屋前相对的位置是“屋后”,通过??方位“前”来判断方位“后”,可见其相互依存的关系。??对空间的感知会推演到对时间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相似的性质。对时间??义的关系表示如下:??0??(W)?—后??,_?— ̄??图4.5?“前”和“后”时间义意象图??图4.5指的是“前”?“后”和“前后”的时间义,“前”的时间义指的是过去,??“后”的时间义指的是未来,例子如表4.1所示。在图4.5中,时间和人相向而??行,时间向人扑面而来,时间所面对的方向,即行进的方向,是人经历过的、??己知的、过去的,用“前”来表示;相反,时间相对的方向,即走过的路,是??人未经历过的、未知的、未来的,用“后”来表示。“前”?“后”时间义的学习??应该分阶段,分两阶段。初级阶段,在“前”?“后”的空间义的基础上,慢慢深??入,学时间义.先学易理解且常用的时间义,学“前”表示过去,“后”表示未??来的时间义。中高级阶段深化时间义,学习“前”表示未来,“后”表示过去的??时间义。第二种时间义由图4.6所示。??29??


本文编号:336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36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