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有(一)点+X”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1:47
“有(一)点”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高频结构,在汉语学习中是我们极为熟悉的语言点,字面意义简单,该结构用在名词前,表示少量,用在形容词、动词前做状语,表示程度轻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但在实际使用中“有(一)点+X”,并不总是表示量少和程度轻微,有时它还会和高量的事物或者高程度的状性质或态共现,在其中,弱化说话者对所述事物或者状态的往往是不好的评价和态度,缓和语气,有利于交际的顺利完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一)点”在表达中侧重其语用功能。而这一点是教学者和研究者很少去关注和研究的。本文尝试从构式的角度去在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全面地分析该结构,以期对该构式有一个系统准确的了解,完善汉语本体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我们采用语料描写和归纳分类的方法以及文献法、重新分析法等方法对构式“有(一)点+X”进行研究。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属于汉语本体研究,第四章属于汉语应用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构式理论和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对己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第二章为构式“有(一)点+X”的共时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式“有(一)点+X”肯定、否定两种形式的对应...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构式理论阐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相关说明
第二章 构式“有(一)点+X”的共时研究
第一节 构式“有(一)点+X”的形式
一、构式“有(一)点+X”的肯定形式
二、构式“有(一)点+X”的否定形式
第二节 构式“有(一)点+X”的意义
一、构式“有(一)点+X”的典型性论证
二、构式意义及其典型性的分析与归纳
第三节 构式“有(一)点+X”的功能
第四节 构式“有(一)点+X”功能的成因
第三章 构式“有(一)点+X”的历时研究
第一节 “点”的演变研究
第二节 对“有(一)点+NP”的历时研究
一、“有(一)点+NP”出现朝代及判定标准研究
二、“有(一)点+NP”的演变梳理
第三节 对“有(一)点+AP/VP”的历时研究
一、“有(一)点+AP/VP”出现的朝代及相关论证
二、“有(一)点+AP/VP”的形成途径
第四节 明清时期“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一、明朝“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二、清朝“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第四章 汉语习得中的构式“有(一)点+X”的偏误研究
第一节 偏误理论的源起和介绍
第二节 构式“有(一)点+X”的偏误类型
一、搭配偏误
二、混淆偏误
第三节 针对“有(一)点”使用偏误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三个问题[J].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2]程度副词“有点儿”“一点儿”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 金晓峰. 语文建设. 2016(15)
[3]量词“点”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J]. 吴秀菊. 殷都学刊. 2015(03)
[4]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5]“有点+太+A”构式的量——兼论“有点”计量层次的迁移[J]. 王倩.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3)
[6]汉语“一点儿、有点儿”与泰语“■■■■■■”对比分析[J]. 杨丽珠,张鹏. 海外华文教育. 2013(02)
[7]认知构式语法[J]. 王寅. 外语学刊. 2011(02)
[8]“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 王军.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1)
[9]构式与意象图式[J]. 陆俭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1)
硕士论文
[1]“有(一)点”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高珏珏.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弱度副词研究[D]. 朱春林.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有(一)点儿”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刘朝辉.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4]外国学生程度副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 吴娟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与不定量词“点”有关的问题研究[D]. 杨静夷.宁夏大学 2005
[6]“有点+AP/VP”结构研究[D]. 张科.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26310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构式理论阐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相关说明
第二章 构式“有(一)点+X”的共时研究
第一节 构式“有(一)点+X”的形式
一、构式“有(一)点+X”的肯定形式
二、构式“有(一)点+X”的否定形式
第二节 构式“有(一)点+X”的意义
一、构式“有(一)点+X”的典型性论证
二、构式意义及其典型性的分析与归纳
第三节 构式“有(一)点+X”的功能
第四节 构式“有(一)点+X”功能的成因
第三章 构式“有(一)点+X”的历时研究
第一节 “点”的演变研究
第二节 对“有(一)点+NP”的历时研究
一、“有(一)点+NP”出现朝代及判定标准研究
二、“有(一)点+NP”的演变梳理
第三节 对“有(一)点+AP/VP”的历时研究
一、“有(一)点+AP/VP”出现的朝代及相关论证
二、“有(一)点+AP/VP”的形成途径
第四节 明清时期“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一、明朝“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二、清朝“有(一)点+X”的分布情况
第四章 汉语习得中的构式“有(一)点+X”的偏误研究
第一节 偏误理论的源起和介绍
第二节 构式“有(一)点+X”的偏误类型
一、搭配偏误
二、混淆偏误
第三节 针对“有(一)点”使用偏误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三个问题[J].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2]程度副词“有点儿”“一点儿”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 金晓峰. 语文建设. 2016(15)
[3]量词“点”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J]. 吴秀菊. 殷都学刊. 2015(03)
[4]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5]“有点+太+A”构式的量——兼论“有点”计量层次的迁移[J]. 王倩.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3)
[6]汉语“一点儿、有点儿”与泰语“■■■■■■”对比分析[J]. 杨丽珠,张鹏. 海外华文教育. 2013(02)
[7]认知构式语法[J]. 王寅. 外语学刊. 2011(02)
[8]“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 王军.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1)
[9]构式与意象图式[J]. 陆俭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1)
硕士论文
[1]“有(一)点”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高珏珏.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弱度副词研究[D]. 朱春林.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有(一)点儿”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刘朝辉.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4]外国学生程度副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 吴娟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与不定量词“点”有关的问题研究[D]. 杨静夷.宁夏大学 2005
[6]“有点+AP/VP”结构研究[D]. 张科.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2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42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