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对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5-10 14:02

  本文关键词: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对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词语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面向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词语教学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原因之一在于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与其母语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与食味有关的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种特殊类聚,是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味觉是人类对外在世界最熟悉、最直接的反应,汉英两种语言都发展出了系统的食味词语,各自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因此,本文从语义系统、构词方式和隐喻认知方面对汉英“酸、甜、苦、辣、咸、香、臭”等词作了对比分析。选择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的对比研究为切入点,从最容易感知和普遍的食味词语着手分析,既缩小了范围,明确具体了研究对象,又能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文中把几个食味词语分成两类,一类是酸甜苦辣咸,一类是香臭,前一类是可以通过口腔感知的,后一类是通过鼻腔感知的,这样避免了堆砌式写法,使得文章更有层次感;更能勾起对外汉语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兴趣,也能增进他们对词语和其背后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章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之所以存在意义不等值现象乃是由于汉英两个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突出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文章最后从教材编排、教师和学生多个角度为词语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能推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与食味有关的词语 语义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论8-18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8-10
  • 一、 选题背景8-9
  • 二、 选题的意义9-10
  • 第二节 与食味有关词语的研究现状综述10-15
  • 一、 与食味有关词语界定的研究11-12
  • 二、 英汉对比研究12
  • 三、 与食味有关词语的汉英对比研究12-13
  • 四、 与食味有关词语的隐喻研究13-14
  • 五、 与食味有关的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7
  • 一、 研究内容与思路15-16
  • 二、 研究方法16-17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7-18
  • 第二章 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18-24
  • 第一节 词语与文化教学18-20
  • 第二节 食味词语的相关概念20-24
  • 一、 与食味有关词语的界定20-22
  • 二、 与食味有关词语的隐喻认知22-24
  • 第三章 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的对比分析24-37
  • 第一节 汉语“酸”与英语“sour”24-27
  • 一、 汉语“酸”与英语“sour”词义系统和构词方式对比24-26
  • 二、 汉语“酸”与英语“sour”隐喻认知对比26-27
  • 第二节 汉语“甜”与英语“sweet”27-29
  • 一、 汉语“甜”与英语“sweet”词义系统和构词方式对比27-28
  • 二、 汉语“甜”与英语“sweet”隐喻认知对比28-29
  • 第三节 汉语“苦”与英语“bitter”29-32
  • 一、 汉语“苦”与英语“bitter”词义系统与构词方式对比29-30
  • 二、 汉语“苦”与英语“bitter”隐喻认知对比30-32
  • 第四节 汉语“辣”与英语“hot”32-33
  • 一、 汉语“辣”与英语“hot”词义系统和构词方式对比32
  • 二、 汉语“辣”与英语“hot”隐喻认知对比32-33
  • 第五节 汉语“咸”与英语“salty”33-34
  • 第六节 汉语“香——臭”与英语“fragrant——stinky”34-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的文化差异37-42
  • 第一节 汉英饮食文化的不同37-39
  •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差异39-42
  • 第五章 对外汉语食味词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议42-53
  • 第一节 对外汉语词语教学原则42-43
  • 一、 对外汉语教师的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前提条件42-43
  • 二、 把握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基础和关键43
  • 三、 突出特色、循序渐进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根本方法43
  • 第二节 对外汉语食味词语教学策略43-46
  • 一、 文化背景讲解44-45
  • 二、 对比分析教学法45
  • 三、 重视词语的聚合关系45-46
  • 四、 多媒体教学46
  • 第三节 对外汉语食味词语教学建议46-53
  • 一、 优化教材编写和教学设定47-49
  • 二、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能力49-51
  • 三、 注重教学对象的因材施教51-53
  • 第六章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雪;;汉英“味觉”隐喻共性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杨蕾;;对外汉语“味觉词”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3 刘晓颖;郭伏良;;对外汉语易混淆词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5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6 熊黎;郑厚尧;;汉语味觉词“甜”的认知隐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白雪;;从词语释义角度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10年08期

8 李晓鹏;;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李云霞;;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味觉词的对比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冬梅,赵志强;汉语饮食词语的隐喻转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对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