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多义名词义项关系的认知方式及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2

  本文关键词:多义名词义项关系的认知方式及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日益增多,如何高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HSK作为教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汉语中的多义名词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数量众多、记忆难度大,成为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对新HSK中的多义名词进行研究。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多义名词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找出多义名词义项产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对新HSK中多义名词进行范畴化分类,对不同范畴的多义名词的义项衍生情况进行分析,试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多义名词教学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多义名词提出有益的帮助。 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认知语言学和多义名词的研究现状及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二章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入手对多义名词的认知方式进行探讨,分析义项间衍生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到第五章将新HSK中的多义名词进行范畴化,对每个范畴中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义项之间的衍生机制。第六章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试找出适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多义名词教学和习得方式。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论文的第二章到第六章是论文的主体。
【关键词】:多义名词 认知方式 对外汉语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一、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9
  • 二、多义名词研究的重要性9-10
  • 三、认知语言学为多义词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3
  • 一、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10-12
  • 二、新HSK的研究现状12
  • 三、现代汉语多义名词的研究现状12-13
  •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确立和研究方法13-16
  • 一、本研究的语料13
  • 二、多义名词的界定13-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多义名词义位衍生的认知方式16-23
  • 第一节 范畴化和原型理论16-17
  • 第二节 图式17-18
  • 第三节 隐喻化和转喻化18-22
  • 一、隐喻20-21
  • 二、转喻21-22
  • 第四节 小结22-23
  • 第三章 人和事物的实体范畴23-32
  • 第一节 人和动物的范畴23-28
  • 一、人和动物的部件23-24
  • 二、动物的名称24
  • 三、人与人的关系24-26
  • 四、人的职业或行为26-27
  • 五、人的特征27-28
  • 第二节 表示事物的范畴28-30
  • 一、自然事物28
  • 二、人造工具28-29
  • 三、建造物29-30
  • 四、等价物义30
  • 第三节 小结30-32
  • 第四章 空间和时间范畴32-36
  • 第一节 空间范畴多义名词32-33
  • 一、实体义32-33
  • 二、位置范畴33
  • 三、位移33
  • 第二节 时间范畴多义名词33-36
  • 一、分类34
  • 二、义项间的关系34-36
  • 第五章 抽象范畴36-39
  • 第一节 抽象范畴多义名词的分类36-37
  • 一、精神实体36
  • 二、数量36-37
  • 三、事件37
  • 四、性质37
  • 五、关系37
  • 第二节 抽象范畴多义名词的义项衍生规律37-39
  • 一、义项的抽象程度逐渐增高37-38
  • 二、事件范畴内的转喻38
  • 三、基于整体-部分图示的转喻38-39
  • 第六章 新HSK多义名词的教学39-43
  • 第一节 范畴化的词汇教学39-40
  • 一、不同范畴采取不同的释义方式39-40
  • 二、先原型义项后衍生义项分阶段学习40
  • 第二节 教学中适当阐释词义衍化规律40-41
  • 第三节 语境教学法41
  • 第四节 适当解读多义名词背后的文化意义41-43
  • 第七章 结论43-44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43
  •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43-44
  • 参考文献44-45
  • 后记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梅;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及相关解释[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郭成;;汉语中转喻现象的认知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周子衡;;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与考试真题词汇的对比分析——以已公布的五级真题为例[J];考试周刊;2012年57期

6 吕禾;;新旧HSK词汇大纲比较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牛立伟;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姚振武;;“认知语言学”思考[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9 崔希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10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莉;现代汉语多义词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红姣;《大纲》中双音名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高婧;论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的隐喻转喻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多义名词义项关系的认知方式及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4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