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修辞辞格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修辞辞格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修辞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也开始注重相关修辞知识的介绍。笔者将《汉语·纵横》精读课本(第二版)(以下简称《汉语·纵横》课本)第1至第6册中的辞格知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和《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比较分析,确定教材中辞格编写的合理性和值得改进之处,旨在对《大纲》和教材中修辞内容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对对外汉语修辞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课本中辞格知识的统计,共12种辞格在课文后的注释中出现了74次。笔者结合《大纲》对修辞教学的要求,归纳分析辞格知识分布情况、编写特点,指出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辞格知识编写不完善的原因,提出辞格知识编排和辞格课堂教学建议,以促进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全文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采取统计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汉语·纵横》精读课本的辞格进知识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提出《大纲》和教材的具体改进建议,以促进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事业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解释修辞、修辞学和辞格的定义,说明辞格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外汉语修辞和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发展,提出教材编写对对外汉语辞格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对《大纲》和《汉语·纵横》精读课本中修辞知识基本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归纳辞格的选用、分布以及分类,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大纲》和《汉语·纵横》课本中修辞知识的编排,重点对《汉语·纵横》精读课本中辞格知识编写体例进行归类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对教材的课后单元小结和注释中辞格知识编写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探究其原因,指出辞格知识编写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中外文化差异和心理差异,教材编写者修辞知识的掌握问题以及《大纲》编写的滞后性。第五部分是相关教学建议。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教材注释中的例子,提出对《大纲》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辞格知识的编写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外汉语课堂上辞格知识的教学方法。从《大纲》和教材中修辞知识编排、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指出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对外汉语修辞 辞格教学 《汉语·纵横》精读课本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2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现状8-11
- 三、研究目标11
- 四、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及辞格教学12-19
- 第一节 修辞和辞格12-15
- 一、修辞与修辞学12-13
- 二、辞格13-15
- 第二节 辞格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5-16
- 第三节 对外汉语修辞和教材编写16-19
- 一、对外汉语修辞16
- 二、对外汉语修辞学16-17
- 三、对外汉语教材编写17-19
- 第二章 《大纲》和课本中修辞基本情况的考察和分析19-37
- 第一节 《大纲》和《汉语·纵横》精读课本的考察19-24
- 一、《大纲》的考察19-21
- 二、课本的考察21-23
- 三、课本中辞格知识与《大纲》的修辞要求对比23-24
- 第二节 《大纲》和课本中辞格知识的分析24-37
- 一、《大纲》中修辞知识编排分析24
- 二、《汉语·纵横》精读课本中辞格知识编排分析24-37
- 第三章 课本中辞格知识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7-42
- 第一节 单元小结中辞格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7-38
- 第二节 课后注释中辞格知识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8-42
- 一、中外文化差异和心理差异39-40
- 二、编写者的修辞知识掌握问题40-41
- 三、《大纲》编写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41-42
- 第四章 对外汉语修辞辞格教学建议42-48
- 第一节 关于《大纲》中修辞知识编排的建议42-44
- 一、《大纲》制定原则和修辞编写理念42-43
- 二、教学大纲有关辞格的改进建议43-44
- 第二节 《汉语·纵横》精读课本辞格知识编排建议44-45
- 一、辞格知识分析的严谨性44
- 二、辞格知识用例的规范性44-45
- 三、单元小结举例的典型性45
- 第三节 对外汉语修辞课堂教学的建议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祥和;矛盾的和谐——谈对偶修辞理据[J];修辞学习;2000年Z1期
2 王苹;民族文化观照下的汉语修辞[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谭汝为;论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4 宗廷虎;读江南新著《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王同伦;第六届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J];修辞学习;2003年04期
6 刘天堂;论汉语修辞风格的表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宏伟;浅析汉语修辞的两种解构现象[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8 刘晓利;汉语修辞的文化底蕴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刘晓利;汉语修辞的文化底蕴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10 杨忠良;;汉语修辞的寻常语言艺术化[J];职业技术;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希杰;;第三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朱德培;;试谈科技文章的汉语修辞[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3 苏雪冰;余辞新;;关于第四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王德福;;一本学习汉语修辞的好教科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万云;;王希杰《汉语修辞论》读后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宫岩;;“三一”理论的逻辑结构[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家新;;《黄帝内经》比喻的文化内涵[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8 罗旋;宗守云;;一部史论并重、继往开来的修辞学著作——评《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阿力玛;目的论下“两会”记者招待会汉语修辞格的口译[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任畅;新世纪以来汉语修辞新现象[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池丹丹;对外汉语修辞辞格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闵丝丝;文化差异对汉语修辞效果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冰郁;近代汉语修辞词语的特征、类型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杨书俊;夸张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修辞辞格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4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