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摘要】:疑问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有关疑问句习得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则相对比较冷寂,需要探讨的空间依然较大。疑问句不仅是汉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经常运用的句式,也是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平常交往中常用的句式。由于汉语疑问句句法结构的多边性和复杂性,许多留学生对汉语疑问句的把握和使用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误。对外汉语教学中在疑问句习得顺序安排的不尽科学以及疑问句教学策略的偏颇更是助推并加剧了留学生在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偏误进行考察和分析,找出个中的缘由,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疑问句教学事半功倍。全文共四章,主要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以及偏误分析理论来分析留学生在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积累的相关语料作为原始材料,采取微观分析及宏观勾勒相结合、计量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来考察留学生对于疑问句掌握的程度,找出留学生在习得疑问句时的一般顺序及规律;对留学生在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频率进行统计,以此来确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的教学重点,并从语法教学这一层面提出教学原则及方法,进而给教师、学生及教材编写等诸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章介绍现代汉语相关论著中对于疑问句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常见的疑问句的分类情况,并从本体知识出发,介绍疑问句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的相关情况,提出本文研究的对象。第二章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介绍二语习得的常见概念,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相关项目中留学生习得疑问句时的语料作为原始材料,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得知留学生对于疑问句这一语法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根据其认知水平的不同,分析判断其在学习疑问句过程中的不同的习得顺序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第三章结合在第二章节所得出的原因,论述习得过程中常见的偏误所在及产生该偏误的原因。以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其出现的相关偏误进行分类,得出在出现偏误的类型中的相关比例,从而对症下药,找出克服或者减少这些偏误的方法。第四章在结合偏误出现的频率和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以相关的教材作为蓝本,对各种教材中疑问句章节的环节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在教材的编纂上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语法教学为主要讨论对象,对教师、学生和教材编写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意见,从而期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以及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言12-19
- 一、选题的意义12-15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5-16
- 三、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16-19
- 第一章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分类、疑问标记及疑问程度19-32
- 第一节 汉语疑问句研究及汉语疑问句分类、疑问标记、疑问程度专题研究概述19-22
- 一、汉语疑问句研究概述19-20
- 二、汉语疑问句分类、疑问标记、疑问程度专题研究概述20-22
- 第二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类型22-29
- 一、常规类型(一般疑问句)22-25
- 二、非常规类型(特殊疑问句)25-27
- 1、形式特点27
- 2、语义特点27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疑问句的分类情况27-29
- 第三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疑问标记29-30
- 一、疑问标记的类别29
- 二、疑问标记的分级29-30
- 第四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疑问程度30-32
- 一、影响疑问程度的因素30-31
- 二、疑问程度与表达形式的关系31-32
- 第二章 二语习得理论视阈下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32-39
- 第一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概况32-33
-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克拉申理论简述33-34
- 一、语言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3
- 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33-34
- 三、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34
- 四、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34
- 五、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34
- 第三节 影响疑问句习得顺序的因素34-39
- 一、认知水平对习得顺序的影响35-36
- 二、句子难易程度对习得顺序的影响36-37
- 三、交际需要对习得顺序的影响37-39
- 第三章 外国留学生疑问句习得的偏误分析39-58
- 第一节 关于“偏误分析理论”39-44
- 第二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的偏误分析44-53
- 一、疑问代词偏误分析44-47
- 二、疑问语气词偏误分析47-49
- 三、疑问语气副词的偏误分析49-51
- 四、正反问句中“V不V”偏误分析51-52
- 五、疑问句偏误分析章节总结52-53
- 第三节 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偏误产生原因分析53-58
- 一、母语负迁移导致的疑问句习得偏误53-54
- 二、目的语迁移导致的疑问句习得偏误54-55
- 三、文化和交际策略导致的疑问句习得偏误55-57
- 四、学习语境57-58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的教学策略58-69
- 第一节 关于一般疑问句的教学策略59-64
- 一、是非问句的教学策略59-60
- 二、特指问句的教学策略60-61
- 三、选择问句的教学策略61-62
- 四、正反问句的教学策略62-64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疑问句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4-69
- 一、三本常见对外汉语教材疑问句部分教学顺序一览64-65
- 二、三种教材疑问句教学顺序分析考察65-67
- 三、疑问句课堂教学对策及建议67-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2 郑艳群;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3 崔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8期
4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5 郑艳群;;课堂上的网络和网络上的课堂——从现代教育技术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6 于克凌;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7 张恒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8 舒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9 王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10 罗丽;语体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陶国霞;浙江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佳;博客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袁宵;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瑞杰;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1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5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