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中的补语编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0:19

  本文关键词: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中的补语编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 初级读写教材 《汉语教程》 补语 编排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补语在初级读写教材——《汉语教程》(一年级)中的编排,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补语的语法点解释和练习设计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相关大纲进行比照说明,然后对留学生的补语习得情况进行测试,最后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希望可以为教材中的语法点的编排和对外汉语补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导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是详细考察《汉语教程》(一年级)中的补语情况,主要是对照相关大纲并对教材中出现的各类补语进行分析,具体是补语的解释说明、例句以及练习设计情况,,最后对教材中存在的补语编排和练习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章是针对教材中涉及的补语,对学生的习得结果进行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学生的错误率,然后对导致学生偏误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最后提出几点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以减少学生补语习得的偏误。 第四章是对教材的评估和分析,先分别从教学者和学习者角度对教材《汉语教程》进行评估,然后对对外汉语初级读写教材提出几点编排建议。 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总结,说明论文的价值所在,同时指出今后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读写教材 《汉语教程》 补语 编排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9-14
  • 1.2.1 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的研究10-12
  • 1.2.2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法项目的编排研究12-13
  • 1.2.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13
  • 1.2.4 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研究13-14
  • 1.3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对象与相关大纲介绍14-15
  • 1.4.1 研究对象——《汉语教程》(一年级)14-15
  • 1.4.2 相关大纲介绍15
  • 1.5 语料来源15-17
  • 第二章 《汉语教程》(一年级)中补语的整体情况分析17-38
  • 2.1 相关大纲对补语的要求17-21
  • 2.1.1 《大纲》的语法大纲涉及的“补语”项目介绍17-19
  • 2.1.2 《教学大纲》中的语法大纲对补语的说明19-21
  • 2.2 《汉语教程》(一年级)补语的编排情况21-33
  • 2.2.1 补语的编排情况21-30
  • 2.2.2 补语的复现情况30-31
  • 2.2.3 补语的练习设计情况31-33
  • 2.3 《汉语教程》(一年级)补语编排与练习设计问题的分析33-37
  • 2.3.1 补语编排的遗漏、颠倒及忽略问题33-35
  • 2.3.2 语法术语适用的对象问题35-36
  • 2.3.3 练习设计方面的问题36-37
  • 2.4 小结37-38
  • 第三章 学习者补语习得情况的调查38-50
  • 3.1 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对象38
  • 3.1.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38
  • 3.1.2 调查的对象38
  • 3.2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38-39
  • 3.2.1 调查的方法38-39
  • 3.2.2 调查的内容39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偏误分析39-45
  • 3.3.1 调查结果的统计39-40
  • 3.3.2 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40-45
  • 3.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45-49
  • 3.4.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避免偏误45-46
  • 3.4.2 在教学中增加课堂练习的训练方式46-49
  • 3.5 小结49-50
  • 第四章 对《汉语教程》(一年级)的评估与分析50-58
  • 4.1 对《汉语教程》(一年级)补语编排的评估50-54
  • 4.1.1 教学者视角的评估50-52
  • 4.1.2 学习者视角的评估52-54
  • 4.2 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补语编排的建议54-56
  • 4.2.1 有关补语语法点的解释54-55
  • 4.2.2 有关补语的练习设计55-56
  • 4.3 小结56-58
  • 第五章 结语58-59
  • 5.1 本文的主要观点58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9
  • 附录一:有关补语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63-65
  • 附录二:对外汉语教材中补语编排设计的评估问卷表(教师用)65-66
  • 附录三:对外汉语教材中补语编排设计的评估问卷表(学生用)66-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梅;;试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动词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5期

2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教学新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仁孝;汉语的“补语”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辛丽娟;浅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类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陈法今;闽南话的中补结构(下篇)[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吴国良;论英语中起始类和终止类动词的用法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5期

7 王天明;英语句子成分与谓语结构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宋文辉;补语的语义指向为动词的动结式的配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郑贞爱;法语动词的配合[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陈美容;;《全诸宫调》引介补语的助词“得”“来”“得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5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徐晓琳;;八本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之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高级阶段精读课教学的一种尝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周晓幸;;法语被动态、自反动词及其他[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9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纪明;;俄语静词类型的不定人称句浅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刘志海;《汉语教程》首发式在塞黑举行[N];人民日报;2003年

2 记者 魏萍;宁夏软件动漫业引业界普遍关注[N];宁夏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方圆;品牌丛书遭遇“克隆”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闫文丽;宁夏自主研发汉语学习软件国外揽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正确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郭晓虹;让全人类分享中华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束蓉;宁夏动漫产业迎来春天[N];华兴时报;2008年

8 赵元刚;勐腊为老挝培训汉语人才[N];云南日报;2008年

9 张海庭 牟进军;“转”出一片新天地[N];烟台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孙刚;天津优质教育辐射海外[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姣平;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中的补语编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浩瑜;《红楼梦》述补结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任艳丽;“把”字句中的补语、时态助词及其完句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银;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义善;汉语补语的韩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6 张丹凤;《洛阳伽蓝记》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丽峗;THAT补语分句的语义句法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 金哉延;汉语补语与韩国语对应成分关系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10 高晓;《三遂平妖传》述补结构浅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7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57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