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A也不X,B也不X”构式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23 16:15

  本文关键词:“A也不X,B也不X”构式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构式 “A也不X B也不X” “构式一语块”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摘要】: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子,“早也不来,晚也不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等等。本文将这些句子概括为“A也不X,B也不X”并将其看做一个构式,表达“否定整体事物”即“什么都不”的构式义。本文运用构式分析法对搜集到的语料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A也不X,B也不X”构式在音节上和句法结构上具有对称性的特点。该构式的构式义又包含两种意义类型:“两难义”和“列举义”。语义关系可以分为绝对并列和相对并列两种。通过构式的语表形式,即构式的并列项数该构式可划分为两项并列和多项并列。同时对构式的变式也分别进行研究。接着,本文又分析了构式的构成成分。其中能够嵌入该构式的“A”、“B”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形容词成分也可以是动词性成分。“A”、“B”项可以同为词,也可同为短语,还可以一项为词,另一项为短语。能够进入“X”项的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短语。构式中两个“也”都是表示类同的副词。然后本文考察了构式的句法功能,该构式句法功能强大,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可与该构式共现的成分是评注性副词、频率副词、和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和让步的关联词以及语气词。此外构式具有主观性,有积极、消极、中性这三种主观色彩,具有焦点凸显性和承上启下的语篇功能。 最后,本文基于二语教学的构式观并依据本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运用“构式一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对外国留学生学习该构式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构式 “A也不X B也不X” “构式一语块”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5
  • 0.1 研究对象9-10
  • 0.2 研究现状10-13
  • 0.2.1 “也”的研究10-11
  • 0.2.2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研究11-13
  • 0.3 研究意义13-14
  • 0.3.1 从理论角度出发13
  • 0.3.2 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13-14
  • 0.4 研究理论与方法14
  • 0.5 语料来源14-15
  • 第1章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概说15-28
  • 1.1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认定15
  • 1.2 构式“A 也不 X,B 也不 X”的构式义15-17
  • 1.3 构式“A 也不 X,B 也不 X”的对称性特点17-18
  • 1.3.1 音节对称性17
  • 1.3.2 句法结构的对称性17-18
  • 1.4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分类18-24
  • 1.4.1 语义类型18-23
  • 1.4.2 构式“A 也不 X,B 也不 X”并列项数23-24
  • 1.5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的变式24-28
  • 1.5.1 “A 也不 X1,B 也不 X2”24-26
  • 1.5.2 “A 也不 X1,,A 也不 X2”26
  • 1.5.3 A 也不 A,B 也不 B26-28
  • 第2章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的构成成分分析28-37
  • 2.1 A、B 项28-33
  • 2.1.1 A、B 项为名词性成分28-30
  • 2.1.2 A、B 项为形容词性成分30-31
  • 2.1.3 A、B 项为动词性成分31-33
  • 2.2 X 项33-35
  • 2.2.1 X 为动词34
  • 2.2.2 X 为形容词34
  • 2.2.3 X 为动词性短语34-35
  • 2.3 也35-37
  • 第3章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的句法功能37-43
  • 3.1 作主语37
  • 3.2 作谓语37-39
  • 3.3 作宾语39-40
  • 3.4 作定语40-41
  • 3.5 作状语41-42
  • 3.6 作补语42-43
  • 第4章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的共现成分43-47
  • 4.1 评注性副词43
  • 4.2 频率副词43-44
  • 4.3 关联词44-45
  • 4.3.1 因果连词44
  • 4.3.2 转折连词44-45
  • 4.3.3 假设连词45
  • 4.3.4 让步连词45
  • 4.4 语气词45-47
  • 第5章 “A 也不 X,B 也不 X”构式的语用分析47-52
  • 5.1 构式的主观性47-49
  • 5.2 焦点凸显49-50
  • 5.3 语篇衔接分析50-52
  • 第6章 “A 也不 X,B 也不 X”与对外汉语教学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波;“也”的构句条件及其语用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萧红;再论“也”对“亦”历时替换的原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板;景梅叶;;“……也不是,……也不是”的逻辑意义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6 刘春光;;现代汉语“也X”结构的表达功用及其主观性[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7 鲁晓琨;副词“也”的深层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8 倪建文;“一......也不(没)”句式的分析[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9 黄佩文;“A也不是,B也不是”句式[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10 邓英树,黄谷;论“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726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26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