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留学生象形字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留学生象形字教学研究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字教学步入了新的阶段,然而,目前汉字教学大多是关于笔画、部件、偏旁等的研究,对汉字的理据性及其构型规律的研究相对甚少。本文从汉字的理据性及构型规律入手,分析象形字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汉字象形字教学为切入点,分析象形字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汉字之间的形义联系,帮助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让其了解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共分三章: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和汉字象形字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对现阶段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进行综述,并说明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第一章为象形字概说。首先介绍和总结前人对象形字的认识,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继而再根据象形字的构型等特点,将象形字进行系统地分类,最后详细说明象形字的象形性、直观性、组合性等特点。第二章为来华留学生象形字学习现状调查。本文选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00名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部分,对留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进行初步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检测部分,通过展示象形字的图形演变,让留学生选出最符合其演变规律的汉字,最后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与总结。第三章为基于甲级字的象形字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象形字为例,首先对此设计进行阐述说明,包括所选教材说明、理论基础说明、教学原则说明;其次设计出象形字教学总体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对此教学设计进行评估与反思。最后为结语。此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不足与改进之处。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阶段 象形字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绪论7-10
- 一、研究意义7
- 二、研究综述7-9
- (一)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8
- (二) 象形字教学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方法9-10
- 第一章 象形字概说10-15
- 第一节 象形字的界定10-11
- 一、象形字概念的认识10
- 二、本文象形字的界定标准10
- 三、象形字的数量10-11
- 第二节 象形字的分类11-13
- 第三节 象形字的特点13-15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象形字学习现状调查15-21
- 第一节 调查概述15-16
- 一、调查目的15
- 二、调查对象15
-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15-16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16-21
- 一、调查结果分析16-19
- 二、调查分析结论19-21
- 第三章 基于甲级字的象形字教学设计21-30
- 第一节 设计说明21-24
- 一、所选教材说明21-23
- 二、理论基础说明23
- 三、教学原则说明23-24
- 第二节 设计方案24-29
- 一、教学设计安排24-26
- 二、教学设计过程26-29
- 第三节 评估与反思29-30
- 一、自我评估29
- 二、理论反思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33-36
- 致谢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在甲级字解析基础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构想[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潘先军;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年03期
3 黄雪梅;关于联想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2005年02期
5 郭圣林;梁社会;;谈对外汉字教学的几个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6 陈洁;;从一份调查报告和一次教学实验看对外汉字教学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6年10期
7 余国江;;传统识字教学的优点及其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年09期
8 李文焘;;对外汉字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学术界;2007年05期
9 张丽敏;;从“字中心”看对外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玉梅;;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形声字的应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2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易洪川;翟汛;;对外汉字教学所需查字法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粲;;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5 王婷婷;;从中高段基本汉字的例释看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骏;;从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看中西文字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2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张安威;审美视野下的对外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荔;多媒体条件下的对外汉字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石亚坤;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婷婷;《发展汉语 中级综合》汉字形义关系考察及教学建议[D];苏州大学;2015年
6 蒋惠慧;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D];苏州大学;2015年
7 高施施;基于“六书”理论的“行义网络化”对外汉字教学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郝旭阳;基于"多认少写,先认后写"原则的识字教学设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胡斌玲;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江瀛;Chineasy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2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9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