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文化融合的对外汉语教学角色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4:02

  本文关键词:基于文化融合的对外汉语教学角色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冲突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多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具有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力与感染力的传统功能,更担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文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面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要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方略,积极推动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关键词】文化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冲突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正是由于语言的存在,文化才得以表达、交流、传承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越来越成为了解一种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文化又是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必不可缺的符号和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外国学生虽通过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传辉;李志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J];新闻爱好者;2012年01期

2 杨文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J];中国教师;2007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红;;网络语言的包容与发展[J];成人教育;2012年09期

2 纪奕娜;;网络流行语意义构建模式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9期

3 侯彦宾;任红川;蔡红玉;;跨文化交际语用意识的调查——以河北农业大学公外研究生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年01期

4 陈燕;;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J];芒种;2012年12期

5 邵倩;;语域理论视角下的“禅师体”特征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徐红;;网络流行体盛行的启迪和思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珍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化淑;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白家楹;两岸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5 辛婷婷;《我与老布一家两制》的教学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6 范璐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环境构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琳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煜;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玮;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中隐形文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任启;网络段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费孝通、李亦园对话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贾放;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魁京;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问题的多面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5 谢稚;;探索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冬梅;;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沙平;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周庆元;黄耀红;;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审视与观念批判[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10 郭声健;音乐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嘉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费孝通;[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2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赛娟;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凝绮;陈亚斐;;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文化融合与冲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3 汉交;;中国召开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4 汉综;;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赴菲律宾讲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5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6 鲁俐;关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兼聘制教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9 ;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J];民族语文;2006年05期

10 范媛媛;;由结构主义看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3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车晓蕙 郑天虹 赖雨晨;粤普之争 折射社会变迁下的多元文化冲突[N];西部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Y冒,

本文编号:873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73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