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红”与“red”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06 13:49

  本文关键词:“红”与“red”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red 文化内涵 颜色词教学策略


【摘要】: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广的文化内涵。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是语言的细胞,没有词汇便无法完成信息传递,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颜色词是汉英词汇系统的重要成员,使用频率较高,颜色词用来描绘客观世界的颜色,文化内涵丰富。本文介绍了汉语“红”与英语“red”相同的文化内涵,即表示红色、成功、隆重、幸福、美丽、吉祥、危险、警戒;汉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即带有政治色彩,如“红军”、“又红又专”等;英语“red”独有的文化内涵,即有“重大的”、“血腥”、“灾祸”的意思。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两种语言的来源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以及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在留学生学习颜色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经过搜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搜集到了留学生在汉语写作过程中使用“红”的偏误范例,并对“红”的偏误范例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学习颜色词“红”产生偏误的原因一是汉语的性质决定的。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重“人治”,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重“法治”。使用汉语的人使用曲折思维,习惯于从大到小;使用英语的人习惯于直线思维,习惯于从小到大。二是留学生对汉文化的接受问题,“红”在汉语里有与政治相关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如“红卫兵”、“红军”等,这在西方文化中是没有的,造成留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三是现行的教学大纲对颜色词的学习要求程度不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对颜色词的教学要求仅限于“红”本义,而没有涉及到文化涵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颜色词的教学有影响,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不同,对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影响,所以有必要研究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汉语颜色词的词形结构网络和语义联想网络进行教学,以便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运用联想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印象深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人施教。对外汉语的课堂有时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正视文化差异,拥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文参阅了相关论文、学术报告、学术专著,语料来源于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放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颜色词课堂教学建议。
【关键词】: red 文化内涵 颜色词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颜色词研究现状9-11
  • 1.2 研究目标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语料来源12
  • 1.5 章节安排12-14
  • 第2章 “红”与“red”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4-19
  • 2.1 语言的文化内涵与语言的运用14
  • 2.2 “红”与“red”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14-16
  • 2.3 “红”与“red”各自独有的文化内涵16
  • 2.4 “红”与“red”文化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16-19
  • 第3章 留学生对颜色词“红”的使用偏误分析19-23
  • 3.1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颜色词“红”偏误举例分析19-21
  • 3.2 产生偏误的原因21-23
  • 第4章 颜色词课堂教学建议23-28
  • 4.1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3
  • 4.2 运用汉语颜色词的词形结构网络和语义联想网络教学23-24
  • 4.3 辅之以必要的多媒体手段24-25
  • 4.4 运用联想和对比的方法25-26
  • 4.5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人施教26-28
  • 结语28-29
  • 注释29-30
  • 参考文献30-3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32-33
  • 致谢3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娟;语言与文化视角下文化词汇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3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83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