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优良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本文选题:“95后”大学生 + 优良价值观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95后”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且大学阶段是他们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5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走向,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成人成才,更决定了国家和社会能否稳定和谐发展。目前,“95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其价值观培育也不甚乐观。因此,要加强对“95后”大学生优良价值观的培育,促进其形成优良品质。价值观是指价值取向或价值偏好。从价值观的性质出发,把价值观分为优良价值观、底线价值观与恶劣价值观,其中优良价值观是指在不伤害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基础上,作出利于社会、他人和个体心灵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偏好。优良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培育优良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为个体健康成长提供奠基作用。优良价值观的生成机理是助人的实践活动、个体积极的体验和反思、集体主义的理想信念三者相互联系、彼此交互发生的运行规律和原理。因此,“95后”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培育现状主要根据优良价值观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考察。当前,“95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总体呈积极向上的状态,在价值观培育上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心灵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灵荒芜,在实物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无节制与过度,在交往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与自我中心性,在社会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私自利倾向等;在培育上主要存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未充分发挥作用,高校的培育工作未能充分贴合“95后”大学生的成熟水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助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教育者忽视受教育者个体积极体验和反思,集体主义理想信念被现实社会所消减。根据优良价值观的生成机理和“95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优良价值观培育的三条对策,即高校积极开展各类助人实践活动、教育者要学会运用心灵抚育的非智力因素、引领“95后”大学生确立集体主义价值原则。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2016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that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should be geared towards all students to help them form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o improve moral cultivation and spiritual state, to form scientific thinking habit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dy, mind and personality. "after 95"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the key period for their values to mature. As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ountry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determines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can become adults and whethe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can develop steadily and harmoniously. At present, the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exist problem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values is not very optimisti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good values of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quality. Values refer to value orientation or value preference. Starting from the nature of values, we divide them into good values, bottom-line values and bad values, in which good values are made in the interest of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not harming others, collective and social interes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r value preference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s and individuals. Fine value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premis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individuals through cultivating good valu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fine values is the practical activity of helping peopl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f individual, the interrel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of collectivism, and the operation law and principle of mutual occurrence of collectivism. Therefore, the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their cultivation statu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ood values. At present, the status quo of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s generally positive and positive,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a certain degree of spiritual desolation in the spiritual level, a certain degree of unrestrained and excessive in the physical level,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utilitarianism and self-centeredness in the communication level.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selfishness on the social level, 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tent of collectivism education is not specific,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not played a full rol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not fully matched the maturation level of the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social practice of helping people has not fully played its due role, the educators ignor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educated individuals, and the collectivism ideals and beliefs are reduced by the real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fine value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values of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good values, that 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carry out var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help others. Educators should learn to use the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f spiritual upbringing to guide the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llectivism value principl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保军,曹巍;论先进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年10期
3 龚林林;;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4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5 孟庆东;孟令臣;;浅议高校教师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6 乔春霞;齐慧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闫英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8 刘洁;李运兰;陈佩华;袁国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传输[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胡素珍;;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解读大学的价值观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21期
10 徐艳玲;;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刘魁;;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分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琦;;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西方经验之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6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陈恢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詹丽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建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5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7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9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薇;“95后”大学生优良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2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4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施国栋;微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8 李博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徐艳利;当代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4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