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基于成渝经济区现状的考察及思考
[Abstract]:Since May 2011, when the State Council formally approved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Regional Plan",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have actively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the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here are four modes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university-centered,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school-based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tercollegiate cooperation.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are still lack of consciousness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allocation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resources is not coordinated, and the system barriers hinder the integration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w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stereotype of thinking,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regional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eliminat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and delineate the boundaries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Maintain the autonomy of the university unde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高教研究所;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
【基金】:201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SC16A014)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雄浪;杨继瑞;;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罗哲;万朝丽;刘维威;;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分析[J];职教论坛;2014年06期
3 ;经济信息[J];西南航空;2007年05期
4 陈家泽,陈永正;成渝经济区新时期的制度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徐承红;刘攀;;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之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6 李后强;韩毅;;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椭圆理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李文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J];天府新论;2009年06期
8 何雄浪;杨继瑞;;成渝经济区:比较优势、发展不足与治理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余长惠;;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合作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潘久艳;;构建成渝经济区的战略意义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鹰;王亚清;;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理论及其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秀姣;蒋扬敬;;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兴中;;治理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探讨——以成渝经济区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伍艺;;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两化”互动政策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丕初;杜森;邓清和;;试论成渝经济区北部铸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锋;李丽;郝瑞;;遂宁融入成渝经济区的路径选择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付实;;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第五极——成渝经济区的优劣势和定位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8 张益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路径选择[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崇举;;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协同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世庆;齐天乐;;嘉陵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北部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带和增长极[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维;“北京来客”重庆支招 成渝经济区百名官员“洗脑”[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杜成;四川重庆共商成渝经济区发展大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王鑫;成渝经济区如何规划?[N];国际商报;2007年
4 记者 杨蕾 实习生 陈丽媛;省政协经济委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 共商成渝经济区建设[N];四川政协报;2009年
5 李秀中;谋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盼整体“综改试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郭晓静;成渝经济区规划明年初出台[N];重庆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缨;成渝经济区渐行渐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吴婷 李雁争 编辑 刘玉凤;成渝经济区 规划即将编制完成[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韩冬;十届省政协助推成渝经济区建设大事回顾[N];四川政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奎;南充融入成渝经济区城际高铁规划[N];南充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宇;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严红;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与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泓江;成渝经济区发展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尤朝忠;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重构与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黎磊;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建露;成渝经济区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黎星池;城镇化对成渝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高碧凤;成渝经济区FDI空间集聚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游鹏;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钟敦慧;成渝经济区产业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彭鹏;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潘久艳;构建“成渝经济区”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42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14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