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扩散机制透视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is practice-oriented. It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modularization and cross-discipline in curriculum design, discussion and project style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universa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institutionalizes and diffuses talent training. In this regar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The specific contents include: making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 talents together;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setting up a bridge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promote autonomous learning.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博士规划项目(1722848)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优势重点学科研究项目(2017GZYZ-B4)
【分类号】:G649.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迅,朱寒宇;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邢媛;陈士俊;;瑞士应用科学大学改革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7期
3 汤·德·格拉夫;周立东;熊建辉;金雷;;应用科学大学与应用型知识[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15期
4 蔡伟建;车巧巧;郑玉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之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5期
5 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6 薛鲍;;德国富特旺根应用科学大学代表团一行访问我校[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类型特色与院校特色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8 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概貌[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香;王晨霞;;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玉兰;留学欧洲:橙色郁金香之约[N];光明日报;2014年
2 过国忠 黄克兵 杨文生;打造国际化工程师培养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周飞 储召生 俞路石 俞水;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司马一民;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不是该调整?[N];杭州日报;2012年
5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6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9 校长 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N];新清华;2009年
10 徐林 岳祖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N];南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小艳;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 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钱梦琴;校办社工机构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共生”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潘梅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运行质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姚莹;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6年
9 武斐;孔子人才观对“90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启示[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10 于永富;黑龙江省农机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2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