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14年
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谢筱筠
【摘要】:本文研究的“北钦防地区”,即为广西沿海地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城市,从地理、资源、社会文化和历史政治角度看,三地均有高度的共同性。北钦防地区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组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为经济共同体进行规划发展,因为其地理区位优势而具有明显沿海地区特色的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模式。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日渐占据有力地位,广西凭借沿海优势将大力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北钦防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其他沿海省市发展水平尚存在落差,除其经济开发时间较短外,贫瘠的人才资源土壤亦是制约其生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优良的人才队伍支持,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北钦防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相对于同属北部湾经济区的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在高等教育资源与质量上两者间的差距悬殊颇大。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增长的需求,提高居民素质和收入水平,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社会建设,发展地区高等教育刻不容缓。本研究希望通过区域经济的视角对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环境进行审视,探讨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及存在问题,同时借鉴我国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为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分为六大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表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出发点,界定相关概念并奠基本文进行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对已有的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和文献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北钦防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趋势分析,以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生的人才需求分析。第三部分为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对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专业机构设置和师资力量水平进行详细的阐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专业结构、学术科研能力及外部环境与经济发展不相契合。第五部分讲述北钦防地区海洋经济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促进海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广西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方面已做出努力和探索,但仍存在不少关隘。第六部分根据北钦防地区区域经济开发的需求对其高等教育发展提出六点发展策略:一是要增强高等教育发展意识,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逐步扩大教育规模;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机制促进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四是合理定位,优化和提升高等教育层次水平;五是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涉海专业学科的建设;六是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许树沛;韦华禄;;广西高校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和选择[J];创新;2009年02期
3 韦红宁;陈丽金;韩志刚;;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12期
4 黄艳芳;;北部湾经济区继续教育需求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苏一丹;贾历程;郭燕聂;;紧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J];高教论坛;2008年04期
6 黄家庆;;广西沿海高校专业设置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刍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陆克芬;方崇;孙萍;刘萍;张宪明;;北部湾经济发展与广西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广西教育;2008年18期
8 李尚平;李雪娇;任才茂;;牢记使命 矢志海洋——钦州学院凸显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J];广西教育;2011年09期
9 黎琳;王友保;;北部湾经济发展及技术人才需求探析——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吴高峰;;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成就与发展方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孝凤,过建春;论海南热带农业区域竞争优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2 丁家云;金泽虎;许宗凤;;皖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马芜铜宜四市为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军,梁红莲;保定市区域差异特点分析及区域发展战略探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严康;;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5 罗维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6 王佥崇;;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刍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7 朱博群;;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8 姚丽霞;;黑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2期
9 解艳华;;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辐射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04期
10 崔晓文;;成人高等教育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东、安徽、甘肃三省教育消费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玉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高学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赵宏斌;;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武毅英;谭诤;;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向与人力资源配置关系的定量分析——以部委属院校为案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然;赵庆年;钟耿涛;;中美两国在高校区域分布上的比较及启示——高校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肖良松;;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学分银行[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大立;;利益相关者责任共担的航海人才培养探讨[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淑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蔡秀珍;朝阳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戴豫;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绪军;苏州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欣蔧;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鱼东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小玉;高等教育与陕西区域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何春明;KMUST国家大学科技园战略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2 朱迎春;王大鹏;张海英;;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蒋南平;黄方正;;四川省人才政策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陈锡安;构建国家人才政策体系的思考[J];中国人才;2004年04期
5 程启智;汪剑平;李华;;省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概念与类型[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6 罗淑云;莫光政;;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东南亚纵横;2006年02期
7 覃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8 钟凯凯,应业炬;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1期
9 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5期
10 袁旭;王友保;;产业融合与职业教育开发研究[J];高教论坛;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海青;海南省海洋经济现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辉,施圣荣;辽宁省地区差距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刘卫东;论大学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变迁[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3 王茹;;浅析高校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兰州和平经济开发区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况浩林;评说清代内蒙古地区垦殖的得失[J];民族研究;1985年01期
5 范庆平;;浅谈边远落后地区科学技术的目标和政策[J];科学·经济·社会;1986年02期
6 马永山;;论清末哲盟地区的蒙地开发[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1期
7 王英彤;发挥优势 转化劣势 加快鄂伦春族地区经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02期
8 徐荣安;刍议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战略[J];江汉论坛;1996年11期
9 郑士贵;关于奥地利经济的地区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4期
10 陈献国;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尽快缩短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的几点体会[J];前沿;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正中;;在自由贸易格局下,欠发展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广西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马启忠;王德龙;;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反思[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梁明惠;;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杨再昌;罗应华;;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因素及其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袁正中;;在自由贸易格局下欠发展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广西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7 ;第二十五章 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运行的关联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8 艾南山;;从横断山谈康藏地区的发展(详细摘要)[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9 敖荣军;;劳动力区际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综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侯绍庄;;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刍议[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N];山南报(汉);2008年
2 记者 孙开远 实习记者 何胜科;[N];日喀则报;2009年
3 通讯员 王建运;[N];联合时报;2002年
4 记者 王小静;[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5 刘煜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朱晓 书生 刘福生 通讯员 曾志鹏 赵鹏 孙建新;[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滕明松 陈婷;[N];阿克苏日报;2007年
8 沈府农;[N];新华日报;2007年
9 郑泽香;[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民 通讯员 王志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吕秋芬;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茹玉骢;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邹峻;欧盟地区政策研究: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D];复旦大学;2007年
8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王佳;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刘颖;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贤;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物质生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赖庆昆;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卓建;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高倩;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严峻;转型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变化趋势与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王朴;科技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张贺祺;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效率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3年
8 杨婧;苏州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一娇;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马一鸣;大连市地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北钦防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