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_美国高等教育机构_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用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虽然高等教育结构受社会结构的制约,但其组织内部源于高深知识内在逻辑的独特性仍然十分明显。由于受经典大学理念的影响,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以知识为中心,无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还是学术教育都是知识内在逻辑的不断扩展。今天由于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教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一所大学可以没有本科生而依然屹立,洛克菲勒即为一突出的例子。培养哲学博士却是一所大学能够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没有其他条件可以代替,因为培养未来的学者才是大学赖以存在的一种活动。0由于科研与教学的平衡被打破,高等教育的性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以高深学问为基础的学术教育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新的理想类型。基于学术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传播高深学问,分析批判现存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所谓-高深.是如此突出,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0[33]
高深学问虽为大学所固有,学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却不长。不过,虽然历史不长,但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在很多专业学院里,学术教育成为平衡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法学院同时培养法学家和律师,医学院同时培养医学家和医生,神学院同时培养神学家和牧师,教育学院既培养教育研究者也培养教师等。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平衡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就像如何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一样重要。毕竟/培养一名律师、法官、医生、药剂师、中学拉丁文或历史教师与培养一名法学家、生理学家、文学家等是很不同的,前者是指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后者则是指培养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工作者。社会需要大量的医生、药剂师和教师等,但只需要数量有限的科学家0[34]。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大学里符合人人需要的专业教育与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科学研究活动已完全融合在一起,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较之于通识教育的复兴、专业教育的改革,学术教育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如今评价一所大学优秀与否的最高标准既不是本科生的综合素养,也不是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而是这所大学天才学生和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由于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当前对于学术教育的重视已不局限于研究型
[32]
大学,通过规范化和模仿等机制的作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学术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学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所有的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现在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思想都是在研究型大学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而在研究型大学里,本科教育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于是,这些教师就把他们在研究型大学里所获得的认识和价值观,带到了他们任教的其他类型的院校。0伴随着对于本科通识教育的强调,学术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也许还有争论,但学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理想类型恐怕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只要高等教育仍然是正规组织,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它的基本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各民族中比较深奥的那部分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有关技能。0/高深的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不仅历史上如此,不同的社会也同样如此。0[36]今天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提高大学科研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逐渐成为所有国家的共同选择。在科学与高等教育紧密联系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即将到来的明天,大学如果要走进社会的中心,通过学术教育确保知识生产中心的地位就是不容回避的选择。
[35]
四、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中世纪大学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稍后近代早期大学开始排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逐渐转移到专门学院。在近代大学里,职业教育虽然有所起色,但当时强调
的是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主要由非大学类高等教育机构承担。这方面,英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就是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非大学类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大学里的职业教育都获得了蓬勃发展。回顾历史,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之所以会经历如此曲折的过程,其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以社会分工为中心,不可避免地与经典大学理念相冲突,很难获得精英高等教育主流价值观的认可。直到今天,仍然有学者认为:/一所著名大学可以没有法学院、医学院或商学院而依然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没有这些学院,但却无人怀疑它的水平。0[37]
在历史上,中世纪以后,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和主要组成部分,一直视职业教育为自己的对立
面,职业教育只能集中于非大学类的高等教育机构中。作为一种市场化活动,/职业(1)是随着所需要的技术变化而变化的,因为经济的不同领域中技术和理性化的应用是不平衡的;(2)是随着日用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销售状况的扩张和强化而变化的;同时,(3)是随着劳动分工组织中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扩张的组织需要协调、管理和簿记0[38]。根据职业的上述特性,对于职业教育是否属于大学教育的范畴,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弗莱克斯纳对此分析道:/从历史上看,专业指-学问高深的专业.。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不含学问的专业只能是各种职业。专业是学术性的,因为它深深扎根于文化和理想主义的土壤。此外,专业的本性来自理智。0基于此,他认为,法律和医学作为一种专业具有明确的理由列入其中;商业、新闻、家政学或图书馆学作为一种职业则不能列入。以医学为例,虽然中世纪大学也曾培养医生,提供过医学方面的专业教育或者说职业教育。但近代以来,医学培训主要是学徒制的,除了传授一些很少的治疗和药物知识之外,很少有正规的高等教育。大学里没有医学院,也不提供医学教育或培养医生。/20世纪的医学成就是1911年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Report)的直接结果。弗莱克斯纳不仅建议将所有的医学教育转入大学,而且建议将它和基础研究联系起来,从此为医学的开拓性进步打下了基础。将专业训练与大学结合的模式在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在大学内,专业前教育和系统的专业训练联系起来;研究和专业实践也联系起来;个人事业要与公共服务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被建立起来。所有这些发展都为公众带来了好处。0[40]作为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辩护者,怀特海则指出:/割裂大学与职业和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从而放过了富于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行动的机会,那大概是得了精神病。0[41]杜威也认为:/在对社会必要的和有用的职业中,并无内在的东西把它们分成-学术的.专业一类,和低级的、卑贱的、不自由的职业一类。0他反对/降低职业训练的地位,使其在传授专门技能的特殊学校中实施,从而使其与自由教育完全绝缘0。他主张/用一种自由的精神去鼓舞职业
[42]
教育并使其充满自由的内容0。与过去对职业教育的排斥和蔑视不同,现实情况证明,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要有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就可以并愿意对任何一个职业进行专业化,并能够迅速开设相关的专业。/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世界中,高等教育需要重新定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也表现出一般职业化的趋势。0[43]
[39]
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兴起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紧密相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高等教育仅仅作为毕业后谋职的/敲门砖0。由于教育对象的变化,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面临挑战,职业教育的合法性逐渐确立。/在社会对高学历的大批量需求下,研究生院急速增长,常常发展到了机械地授予博士学位的地步。由于突出强调了既定的系科,系科间在人事和预算方面的障碍扩大了。因为既定目标是培养学院教师,研究生院自然会尽量使学生适应某一专门领域。培养人们满足技术的要求和技能,以立即适应工作之需要)))这是整个教育职业化趋势的一部分。0[44]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职业性学院在大学里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职业通过专业化的过程成为大学里的专业。大学里的职业性学院最终超越学术性学院成为主流,不仅与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有关,而且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不断专业化的产物。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决定大学里专业设置的已主要不是学术的力量,而是校外的专业团体和源于职业市场的社会需求。由于市场化的作用,大学在学术性与职业性两个维度上齐头并进。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从学术性向职业性转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坚持科学研究和学术教育,二者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大学里传统的专业教育大有被职业教育取而代之的危险。如布鲁姆所言:/现代大学已经背弃了培养完善的人这一传统的办学宗旨,很多先前被公认为是重要的和需要了解的事情,如今似乎已经无人问津了。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已退化成为单纯的职业培训中心。0今天在就业危机和实用主义的压力下,由于受到新职业教育主义的影响,知识日益商品化,高等教育真的面临日益成为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中心的危险。曾经令传统大学为之自豪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也不得不服膺于职业教育,甚至连学术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职业。/今天,学校中有各种其他的学科,每种学科都涉及人们普遍感兴趣的题目,而这些科目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每个学科也展现出天才们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哲学家的敏锐直觉,在学科发展中所完成的崇高的业绩。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一种职业都是有学问的专业,都需要一种或多种这样的学科作为专门技术的基础。人生短促,而大脑适合学习的那段可塑期则更短。因而,即便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古典文学艺术,也绝不可能保持这样一种教育制度,即
[45]
把古典文化学者所受的完美训练作为掌握其他知识学科的必要条件。0
客观上来说,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合法化的过程既与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变化有关,也是专业教育逻辑的自然延伸。今天,/原本以工业产品为基础的职业转变为与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的职业0[47]。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不断从精英走向大众,从大众走向普及,高等教育成为从事所有职业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专业化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商业和各种专门职业都正在经历日益提升的合理化的组织过程,以致学校里出现了-商科.(ScienceofBusiness),甚至出现了为医生和律师设置的-商业实践.课程。无论是商人还是专业人士都在努力实现其服务的社会机构的合理化,如果达到了这一点,他们就会受人尊敬。他们都努力要使自己被视为或被判定为某个狭窄的特定领域的专家。0另一方面,大学里的专业教育如果一直局限于/专门学业0,将会导致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大学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大学与公司之间的组织单位上的对应关系却越来越明显。大学毕业,不是从-专业教育到专门化的职业.,而是从-大学到公司.的移动,这可能会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更实际的感觉。0由于专业教育过于强调学术性,因此,高等教育改革中传统专业的职业化改造将是大势所趋。比如,我国高等教育中通常将/专业0理解为学科的下位概念,并将分支学科直接作为学科下面的专业来设置,以此来进行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如此一来,我国高校中的专业就演变成了分支学科,专业教育就成了专门学业的教育,缺乏与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的关联性,从而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由此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也就不难理解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在高校毕业生总量大于人才需求的表象之下所掩盖的深层矛盾,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冲突。当然,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虽然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也不乏相关性。职业划分并不完全是社会分工或市场分化的结果,与专业教育一样,各类专门职业划分的逻辑也主要是源于教育体制。高等教育内部的学业分类机制及人才培养功能,对于职业的专门化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专门化并被纳入不同的等级体系,/或许是因为教育体制通过学业称号为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作为整个劳动市场普遍需要的入
[49]
[48]
[46]
场券,文凭的影响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在通过学业分类严格等级化了的空间里,所有的职业都被纳入了文凭的通用标准,即便对于传统的继承方式
[50]
来说最不合理、最无人问津的那些职业0。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复兴,绝不意味着所有大学都要成为职业训练的中心或者职业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理想。新职业教育主义之于高等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重塑传统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新的理想类型。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和基本组成部分的大学不仅需要提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而且还要能够提供职业教育。对于大学而言,每一种教育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彼此间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下之别。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兴起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也不可混为一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仍然是职业教育传统发展模式的延续,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兴起意味着职业教育突破了大学的边界,即实现了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化。在职业教育观念影响下,/专门职业(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已有巨大的变化。早期-专业.(profession)的含义是:具备高水平技术能力并能服务于公众重要需求的职业。最典型的特征是:要进入专业行列就必须成为同业协会的一员,并持有由国家颁发的执照。这两个条件确立了专业工作的高水准。在这种安排下,公众准许了专业自治,以换取更高道德层次及专业水平上的信用承诺,和以为公众服务为己任的责任感0。今天在高等教育中通过对职业的专业化改造和专业的职业化改造,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教育、通识教育并行不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职业的理想境界不应仅限于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专家。比较合适的目标应该是专业上的权威同谦虚、仁慈、幽默的结合。我们要求我们的律师和医生能够理解痛苦、爱情、笑声、死亡、宗教信仰、公正和科学的局限。这些品质较之知道许多新药或受理上诉的法庭的最新判决要重要得多。0[52]由此观之,未来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理想境界,既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升华也可能意味着传统职业教育的消亡。因为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现代社会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而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化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共同优点,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中无论是知识分类的观念还是职业分工的观念都将面临挑战。/工作的未来是认识,身份的未来是参与,未来
[51]
的观念也许是角色的观念,而不是职业分工的观念。0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专业分工和知识分类的观念虽然依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之外的职场上,职业和专业转换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希望通过接受一次高等教育就获得某一职业永久从业资格的可能性正在不断丧失。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社会中,专门职业正在让位于角色扮演。作为庞大组织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某一部门的一个职员,了解该机构总体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必不可少。如何通过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合,从培养能够满足局部需要的专业人才或职业人才走向培养全面参与的/重要角色0,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19] 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03,311.
[2][27][36]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
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2,20,11-13.
[3][7]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10,31.
[4] 杰里#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M].北京:光明日报
出版社,1988.(译者前言)3.
[5][12][34]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4,56-57,53.
[6][14][29][30][31][42] 杨东平.大学二十讲[C].天
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20-225,230-240,30-34,151,113-114,77-78.
[8][32][37][52] 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
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6,118,118,97.
[9] 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2001.22.
[10][15][23][24][40][51] 弗兰克#H.T.罗德斯.创造
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0,41,38,40,14,39.
[11]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45.
[13] 理查德#雷文.大学工作[C].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16.
[53]
[16] 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
(2):93.
[17] 黄福涛.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
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06,(4):21.
[18][20][50] 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
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3,32,216.[21] 巴里#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学[M].北京:东方出版
社,2001.34.
[22] 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
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0.
[25]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2.1.
[26] 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2002.129.
[28]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5.69-70.
[33][41]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2.3,27.
[35] 葛守勤,周式中.美国州立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C].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8.
[38][44][48] 莱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4,101,106.[39]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
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43] 大卫#约翰逊.知识经济和新职业主义:高等教育大
众化对国际和国家的挑战[J].UNESCO-UNEVOC公报,2006,(5).
[45] 本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
民出版社,2000.312.
[46] 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5.106-107.
[47] W#诺顿#格布拉,马文#莱泽逊.高等教育中的职
业教育主义:教育信条的胜利[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7,(3):1.
[49] 矢野真和.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6.
[53] 马歇尔#麦克卢汉,斯蒂芬妮#麦克卢汉,戴维#斯
坦斯.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5.
(本文责任编辑 曾 伟)
#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计划方案、经管营销、高中教育、自然科学、高等教育、农林牧渔、外语学习、表格模板、教学研究、求职职场、资格考试以及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