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0 10:21

  本文关键词: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症状自评量表 民族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
【关键词】症状自评量表 民族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基金】:新疆少数民族体质调研(项目号:2001211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中学生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由于心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适应困难,影响其心理健康,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秀琼;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2 蒋传发,陈巨华,曾喜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关于我国法定成年年龄标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唐良瑞,李丹;网页设计的诸要素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黄竹杭;集体项目运动员战术意识形成过程的理论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斌;噪声与认知干扰对反应时的影响及反应时与人格维度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焦敬伟;北京市中学女生家长对女儿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黄竹杭;足球战术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张锋;出版校对心理学研究[J];编辑学刊;1997年06期

9 徐文泉,刘国庆,栗香槐;论运动学习的分类层次及心理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叶红;创造正性情感体验 赢得宾客忠诚[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酸枣仁汤抗焦虑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崔高宇;基底节区定位解剖及可视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英君;人类染色体6q23-26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丹芬;中医气质学说及中医气质量表(TCM-QZS)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10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向宜;应用肝肾泄藏调控理论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王守勇;酸枣仁汤组分配伍的抗焦虑作用及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魏玲;中学生异性交往自我及其与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林建强;下腰痛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孙泽军;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蔡丽红;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斐;语文教学信息加工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蕾;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2 钞秋玲,郭祖仪,王淑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3 王登峰,王燕,张雨新;心理控制源倾向与抑郁、羞耻、及自尊的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峰,徐富明,冯虹;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2 徐宏勋;周晖;;侦查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2期

3 刘艺敏;王海峰;纪梅;方靓;;上海市某大学547名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4 刘国权;孙崇勇;;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蒋强;许云岚;;上海外贸行业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6 刘永峰;徐凌忠;;安徽省某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7 梁晓慧;张志斌;宋永斌;马孝俊;李志枚;侯世芳;徐建春;徐江涛;;驻疆维稳武警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8 叶海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陈菊珍;杨振邦;;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权超,李健,杨阳,刘诚;新入伍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银儿;陈毓麒;;140例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吕香茹;刘琦;潘爱英;;“5·12”地震后陇南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昕;;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杨俊生;;青海藏族初中学生汉字视觉识别加工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凌;倪蓓佩;;内地求学藏族初中生依恋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伊丽;武国城;万憬;;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及健康状况追踪调查[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娟娟;张万军;李杰;郑睿智;冯晓明;黄芬;;安徽省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8 胡天非;;儿童惩罚观发展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邹娟;;高职药学专业新生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彩玲;;尝试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连漪;他们,何以轻言自杀?[N];洛阳日报;2010年

2 熊德壮;四川将在灾区设心理工作站[N];西部时报;2009年

3 记者 王慧 实习生 郄怡君;市政协调研组展开调研[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4 本报记者 付雪 马银彬;我州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启动[N];楚雄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括;听觉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铖;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与心理特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姬蕾;人格测量问卷中答题时间规律的实验研究和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方拴锋;南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朱宏博;汶川震后两年异地复学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心理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克荣;某医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曹姗姗;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陆明;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世杰;海关关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5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05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