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师范教育运动述论(1927年-1937年)

发布时间:2017-10-13 22:05

  本文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师范教育运动述论(1927年-1937年)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国民政府 乡村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 农村教育


【摘要】: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从20世纪初期萌芽,2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30年代鼎盛,40年代衰落,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退出中国大陆为止,持续了三十多年。它是在乡村教育家的倡导下,在国民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而兴起的、以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宗旨,达到改造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目的的一场有组织、有目的的师范教育改革运动。 20世纪初期,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即世界乡村教育迅速发展,中国乡村教育破败,而师范教育出现偏差,所培养的人才向城市倾斜,同时各种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引起乡村人才缺乏等;二是政治因素,即南京国民政府为推行义务教育和加强对农村的控制,必须兴办乡村师范教育。所以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 20世纪20年代,教育界人士更加关注乡村师范教育,并且积极参与组织试办乡村师范学校。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教育政策,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出版业大量印制乡村师范教育资料,支持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大学设立乡村教育科系,为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准备了重要前提。1923年江苏省立师范添办五处农村分校,成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发轫。1927年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的试办,成为乡村师范教育改革的旗帜,她不仅确立乡村师范学校的办学精神,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教育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27年至1937年,全国17个省份各级乡村师范纷纷设立,据统计有327处之多。这些学校按照办学精神可以分为三类:改革式乡村师范、中间式乡村师范和学校式乡村师范。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主阵地是乡村师范学校,三类乡村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用书、行政组织、师资、学生、教育经费和社会活动事业方面各有特点,但是总体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乡村师范教育的特质。通过与普通师范在教育目的、课程内容和教法、教师资格、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乡村师范教育的目的是为适应乡村教育需要,培养适合乡村需要的小学教师而设立的。运动所体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的目的性、广泛性和一定的组织性。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中国教育乡土化的过程。她对民国的乡村教育、乡村社会以及促进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内扰外患,乡村师范学校存在时间短暂,在学制、学校管理、办学资金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存在着发展地区不平衡,有些政策不切实际,未能实现,师资缺乏,办学困难,未能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等局限性。还原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全貌,正确评价乡村师范教育运动有利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和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乡村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 农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导论11-17
  • (一)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11-12
  • (二) 学术史综述12-14
  •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4-15
  • (四) 相关界定15-17
  • 一、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兴起17-25
  • (一) 社会因素17-22
  • 1、世界乡村教育发展的趋势17-18
  • 2、农村教育的落后18-19
  • 3、师范教育的偏差,引发师范教育改革运动19-20
  • 4、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引起乡村教育人才紧缺20-22
  • (二) 政治因素22-25
  • 1、提倡义务教育的需要22-23
  • 2、加强对农村控制的需要23-25
  • 二、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发展概况25-66
  • (一) 运动的开展27-39
  • 1、教育界人士对乡村师范教育的关注与组织27-30
  • 2、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30-32
  • 3、出版业的大力支持32-36
  • 4、大学设立乡村教育科系36-39
  • (二) 各类乡师的建立39-66
  • 1、晓庄乡村师范是改革的旗帜40-44
  • 2、全国17 个省份各级乡村师范设立44-60
  • 3、三类乡村师范学校之比较60-66
  • 三、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与管理66-93
  • (一) 课程设置66-69
  • 1、部颁课程66
  • 2、课程实施66-69
  • 3、特点评价69
  • (二) 教学用书69-73
  • 1、教科书分类69-71
  • 2、由教材销售广告了解教科书71-72
  • 3、教科书的个案分析72-73
  • (三) 学校行政组织73-76
  • 1、组织规章73-75
  • 2、构成与特点75-76
  • (四) 乡村师范的师资、学生、教育经费76-84
  • 1、师资76-78
  • 2、学生与管理78-81
  • 3、办学经费81-84
  • (五) 社会活动事业84-93
  • 1、开展背景84-85
  • 2、主要内容85-91
  • 3、社会影响91-93
  • 四、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特征93-106
  • (一) 与普通师范的比较93-98
  • 1、教育目的不尽相同93-94
  • 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94-96
  • 3、教师资格不同96
  • 4、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96-97
  • 5、特质与评价97-98
  • (二)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主要特点98-106
  • 1、改革目的明确99-101
  • 2、范围广泛101-103
  • 3、组织系统103-106
  • 五、振兴农村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106-120
  • (一) 历史定位106-108
  • 1、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106-107
  • 2、是中国教育乡土化的重要历程107-108
  • (二)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客观效果108-112
  • 1、对乡村教育的直接影响108-109
  • 2、对乡村社会的间接影响109-111
  • 3、促进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111-112
  • (三) 局限性112-116
  • 1、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112-113
  • 2、有些政策不切合实际113-114
  • 3、师资缺乏,,办学困难114-115
  • 4、未能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115-116
  • (四) 历史的启示116-120
  • 1、对教育改革的启示116-117
  • 2、对师范教育的启示117-118
  • 3、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启示118-120
  • 附: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大事记120-123
  • 主要参考文献123-129
  • 致谢129-13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丽萍;南京国民政府贫困化及其建国努力的失败[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胡子祥;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缘由探析[J];江海学刊;2002年03期

3 王浩宇;评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李国青;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封建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洪岚;;“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与国联的技术合作[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张书廷;;南京国民政府对战前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推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敏;;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对纳粹德国的认识及其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朱正业;;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述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9 周楠;徐萌霞;袁祖雷;;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民党工会状况分析[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2期

10 李成新;;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铁路外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新喜;谭备战;;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学校军训(1927—1937)[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徐娟;;试评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童子军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周韬;谭献民;;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初等教育发展述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王明飞;;“虹口事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5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张昀京;;1912年—1949年中国科技界体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张荣生;;张謇与景本白[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9 陈新余;;略议民国时期的铜元流通与治理[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10 周柏成;;蒙疆银行机制五角铅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跃进;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准备[N];团结报;2000年

2 褚静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研究现状及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周秋光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曾桂林;民国时期的慈善法规述略[N];光明日报;2009年

4 雨山;“儿童节”与中华慈幼协会[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王宏伟;江苏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N];新华日报;2010年

6 唐志勇;陈以q实垢晔录寄N];联合日报;2010年

7 达式玉;民国印信趣谈[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陈廷一;民国金融之父的人生[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郭 殊;中国近代行政法院制度之变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记者张俊梅;“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D];云南大学;2010年

2 张莉;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王识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晔晔;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践[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曾绍东;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谢永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研究(193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单冠初;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关税自主权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秀娟;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师范教育运动述论(1927年-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土地法》研究(1928—1936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费震宇;现行合同法律制度与南京国民政府契约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4 常长岭;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学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1931~1937)[D];河南大学;2005年

6 李刚;南京国民政府《民法·亲属编》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郭从杰;南京国民政府农业推广政策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翔;南京国民政府军队抚恤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夏慧玲;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7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27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