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

发布时间:2017-10-20 02:37

  本文关键词: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


  更多相关文章: 苏格拉底 先在本质 接受学习 旁观者知识观


【摘要】: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作者单位】: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苏格拉底 先在本质 接受学习 旁观者知识观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苏格拉底及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人所要认识的就是这些本质。这种对“先在本质”的预设的同时也就预设了一个超然物外的认识者和追问者。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只能接受知识的本质,只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这种源于古希腊自然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7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公善;;西方古代生活观的三大范式——生活诗学基础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周述波;;“他者”注视下的“自我”飞翔——从电影《再见艾丽丝》看男权场域中的女性遭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作竹;;自然辩证法的系统性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王磊;;“两种文化”冲突的和谐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徐佳;;技术意志初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巧利;;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艳;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红;生命的探索——欧茨悲剧艺术展现生存危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慎英;;西方古代自由教育中的接受学习[J];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2 周谊;;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0年Z1期

3 魏得胜;;另类人生[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3年03期

4 章文雅;;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J];百姓;2004年09期

5 黄春景;;记住低头[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5年08期

6 苏舒;;识人[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6年Z1期

7 陈聪明;;好婚姻是创造出来的[J];花生文摘;2007年09期

8 杨树亚;;《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及评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26期

9 沈谙;;苏格拉底的苹果树[J];新作文(初中版);2009年03期

10 申春霞;;明于选择,智于放弃——配合第十二册课文《最大的麦穗》[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波;;苏格拉底和孔子的生死观[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Bernhard Fuehrer;;质疑中国神话:对费乃龙及其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反思(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姜颖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主观与客观偏向辨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传德;;试评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志军;;存在与虚无:论在哲学视野内的苏格拉底与耶稣之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舒国萱;;苏格拉底的科学思想[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巧利;;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2 每聿;如果苏格拉底来卖菜[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雷思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冯小松;正确认识你自己[N];解放军报;2009年

5 雷思温;不动声色的古典智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赵武平;杨绛译笔下的苏格拉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曹鹏程;胡锦涛会见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柳;宝马CEO庞克 苏格拉底风格挑战奔驰[N];财经时报;2004年

9 欧康吉(OmarioSKanjiII);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N];法制日报;2007年

10 西周;大学者给孩子们写的小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2 吴广瑞;如何追求幸福?[D];浙江大学;2011年

3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4 林志雄;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7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8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相秀丽;从理论到实践[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琼;苏格拉底和谐社会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冬晓;析《云》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现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娟华;伦理的政治化与伦理的哲学化[D];河南大学;2005年

5 姜涛;读柏拉图的美诺篇[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虹;苏格拉底的友爱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苏福金;《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的不能自制与苏格拉底疑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美虹;定义法的失效: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前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通;高贵的教育悲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4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64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