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改革中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10-25 03:02

  本文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改革 家校合作 反思 展望


【摘要】:我国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是时至今日仍无突破性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教育滞后于信息发展变化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建立一个高速、高效的信息沟通模式。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家校合作 反思 展望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相当便捷,这给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由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多方面,课程改革不仅仅要重视课堂中的信息传播,更要关心学生在课堂外所接受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担负起青少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明峡,吴建成;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年35期

2 郝若平,崔士军,孟庆茂;论家校教育“双通道”思想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3 杨天平;美国:规范和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4 朱红;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刍议[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5 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苏志强;;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04期

3 李菲;李会云;;乡村中小学管理效能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庞冬越;;完善现行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6年08期

5 王世忠;关于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几点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席长专;;教师量化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5期

7 薛国凤;刘卫萍;;中英美家校合作状况的比较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焦剑;;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J];华章;2011年32期

9 袁庆霞;;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章;2011年33期

10 刘正正;;我国学校实施“家长义工”制的可行性论证及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忠政;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晓芸;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建波;中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5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6 武艳霞;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培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志秀;山东省初中名校长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绍洋;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建功;聋校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艳;徐州柳琴戏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白芬;;在爱你的日子里——对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下);2011年04期

2 傅克昌,顾鑫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数学微格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0期

3 朱燕舞;;去“浮华”求“真淳”——对新课程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4 杨晓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反思与前瞻[J];江苏教育;2011年05期

5 严苏凤;;课程改革中传统与创新的思索[J];价值工程;2011年32期

6 何金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的困惑与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凤兰;;反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08年07期

8 温欣荣,薛国凤;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8期

9 郭丽丽;;澳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反思[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易森林,欧阳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2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映寰;校本课程《数学欣赏》开发的实践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1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91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