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关键词: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存在理论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的倾向。生活世界作为哲学概念是由西方现象学家胡塞尔率先提出的,希望用这个概念唤起人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马克思也对生活世界作了更为深刻的表述。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并与现实的个体进行沟通,才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并深入挖掘生活世界的理论意义,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载体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从生活世界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生活世界中蕴含的文化哲学,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人学思维、生活化思维与发展性思维,提出以人为本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诠释。由理论结合当前现实,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和有效载体,使其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实现条件、基础和途径,利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价值就要意味把人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也当作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琴;;在幼儿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8期
2 韩东屏;;需要讨论的是“好生活世界”——兼与徐贲、陶东风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1年07期
3 张育人;;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神州;2011年17期
4 苏春景;;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根源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5 王晓升;;“公共领域”概念辨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7 唐建生;唐文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孙飞宇;;流亡者与生活世界[J];社会学研究;2011年05期
9 罗祖兵;;教学与生活:“回归”的反思与“后回归”的设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10 马剑银;;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基础[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安梧;;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黄曼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黄曼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周晓璐;彭运石;;现象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雷红霞;;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及其意义[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伍麟;;现象学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曾盛聪;;现代化、生活世界转型与伦理嬗变[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王晓升;;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良;穿行于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间[N];检察日报;2005年
2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方晓;生活史原来可以这样写![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主任、教授 彭恒军;融合“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杨善华;理解普通妇女的生活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陈遵沂;生存论哲学的意义境域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廖申展;校园呼唤人性化[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刘士林;那个远去的放牛娃带走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谢有顺;文学批评应通达人心[N];文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斌;去蔽·超越·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2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光辉;走向真实的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正祥;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启涛;论中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韬;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体育课程理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永云;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的辩证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2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6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