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学校德育体系 启示 新加坡人 共同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 多元文化社会 国家意识 道德教育 借鉴意义
【摘要】: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和谐"的心理认同,实施国民教育;倡导"和谐"的共同价值观,改革学校德育课程;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融合东西文化精髓。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G533.9
【正文快照】: 从1996年1月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这个面积仅为640平方公里,人口388万(2005年)的弹丸小岛,在短短的40年间,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经济畸形、种族纷杀、满目疮痍的岛国,一跃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仅次于瑞士、日本、德国的“商业乐国”,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学改革信息[J];人民教育;1987年06期
2 陈德静;;专科学校德育体系网络建设设想[J];江苏高教;1990年02期
3 周明金;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建构学校德育体系[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1年02期
4 曾光清;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长期的根本任务[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5 冯增俊;;斯里兰卡学校德育概况[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年01期
6 袁义诚 ,史岩;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 不断强化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育人功能[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7 周鸿;关于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8 张未;谈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体系[J];山西教育;1994年10期
9 本刊编辑部;努力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4年02期
10 傅国亮;关于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飞;;做好心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翁清雄;;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4 陈乃新;;经济法、法律体系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的法学思考[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欣;;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长健;;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以利益为分析起点[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蔺翠牌;;经济法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符启林;;论贫富差距的法律调整[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左益;“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年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赵正元;构建大德育整体化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让德育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刘浪;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N];重庆日报;2000年
5 梁志斌;生活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深圳市南联小学以人为本创佳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咏梅;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商南;开拓创新 不断攀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 詹万生;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宇辰 王雪纯;创建优质高中 凸显办学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绍伟;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河南大学;2005年
2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社会协同[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煜;论行政抵抗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文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慧;人的发展视角中的社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艳泓;中产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骆徽;和谐社会正义观的构建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3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9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