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23 02:05

  本文关键词: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生态 教育生态研究 教育生态分析


【摘要】:近年来,教育生态研究数量呈现繁荣之势,但是研究质量却良莠不齐。提高教育生态研究质量,亟需一种综合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萃取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结合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实际,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和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的"整体—联系"纲领和"动态—持续"纲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教育生态分析的"动态—联系"视角和"整体—持续"取向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04JZD0024)子课题《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6
【正文快照】: 教育生态研究的历史,如自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并专章论述算起〔1〕,只有30多年。自此,西方教育生态研究在区域教育、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等层面开展了广泛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变革研究〔2〕。我国的教育生态研究自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方炳林出版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锋吉;季旭峰;;论可持续的学生评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杨文杰;黄沛;;基于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转基因产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5 袁再健;褚英敏;;我国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6 孙虎;;21世纪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产品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7 杨燕;;人、自然和现实社会的和谐共生——哈代的和谐生态观在《远离尘嚣》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刘文燕,焦华;论生态侵权[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9 焦华;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意识与现代环境伦理观念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10 王龙;刘继凤;马禹嘉;;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红;陈兵;;GATT/WTO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定位与展望——结合《多哈宣言》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薛文森;;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罗勇;;城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晁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张修玉;许振成;胡习邦;赵晓光;;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于宏源;蒋晓燕;;全球环境治理的两重性与“中国环境威胁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7 于宏源;;创新和限容:气候变化的二元竞争及对中国的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杨庆宪;胡仪元;;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王敬国;;第六章 土壤教育与公共意识[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10 林嘉荣;;对“增长极限”问题的回顾与检验[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齐庆杰;煤中氟赋存形态、燃烧转化与污染控制的基础和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雨航;哈尔滨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庆广;山东省海洋渔业结构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文黎照;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何秀玉;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钢铁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珂;HW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治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统兴;邓艳玲;;文化才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访长沙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黄佳[J];湖南教育(上);2011年09期

2 潘施伊;王进;;我国体育休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眉;;情报效益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经济的几个关系[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4 李玮;;新时期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8期

5 孙爽;;明确发展思路加强水资源管理[J];华章;2011年20期

6 郭健;邱同保;;论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7 ;在服务“三农”中创特色 实现学院的持续发展[J];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06期

8 王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吴海燕;;聋校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10 李燕琰;;浅论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及对策[J];才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永明;赵其国;;环境质量与持续发展[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杜欣;赵文华;;论林业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宋慧京;;小型养路机械持续发展的思考[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4 左梅;;浅议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德文;;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昌煜;;规范工业用地行为,制止违法粗放经营[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王兰新;;试论四川省科学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周承君;;追求更纯净的绿色——关于绿色包装的深层次探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于秀红;王金海;王文学;;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A];2008年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走向持续发展路线(上篇)[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江厥中;环境是城镇持续发展的平台[N];贵州日报;2005年

3 记者 曾铭 梁红兵 任爱青 赵艳秋 诸玲珍;纵论产业热点话题 促进半导体业持续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5年

4 记者 于昭阳;坚定信心克服困难 实现平稳持续发展[N];本溪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陶莎 通讯员 张海荣 何冰;灌云强势推进工业持续发展[N];连云港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书爱 实习生 徐明;实现持续发展 打造百年企业[N];驻马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钟向阳;樊纲:危机过后的持续发展更需思考[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记者 赵丹;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南昌持续发展[N];南昌日报;2009年

9 记者 钮海东 通讯员 李洁尉;广东经济如何持续发展[N];广东科技报;2009年

10 言圣;奏响持续发展的乐章[N];中煤地质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芸;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顾斌;上海房地产市场政策变迁与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周虹;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华;区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诊断预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王利政;企业持续营销能力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闫敏;企业系统演化复杂性与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段际凯;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汪波;南浔社会的近代变迁(1840-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德萍;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条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10 任珊;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深圳市联瀛科技有限公司的持续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晁代刚;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于禄娟;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D];河北大学;2003年

4 彭亚敏;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李绪城;论企业文化重塑与企业持续发展——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郭继辉;并购浪潮下我国中小银行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e,

本文编号:1216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16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