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批判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境遇及其可能

发布时间:2017-12-21 15:42

  本文关键词:批判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境遇及其可能 出处:《教育学报》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社会学 批判教育研究 意识形态 中国 适切性


【摘要】:批判教育研究作为英美教育学术界的新左派思潮,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即它是作为主导晚期资本主义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也正因为其批判对象的成熟和强大,它才更具有旺盛的批判活力。然而,因为存在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和现实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个曾经有过激进传统、而如今底线意义上的制度公平尚未解决的中国,学界在引进批判教育研究话语时,它强烈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精神和立场固然可取,但它的知识和文化批判取向未必完全合乎中国当下社会语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种外来理论或流派对本土的影响,通常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在学术领域,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学者对国外理论文献的移译、引介和评论;二是政策和实践领域,即在学者的推动下,其理论资源逐渐为教育管理部门、实践领域的教育者所关注,并成为行动者践行的理念、甚至方法和规范。因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阎光才;;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明军;论试“文革”爆发的思想文化基础[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05期

3 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5 谢岳;“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政治学之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任剑涛;解读“新左派”[J];天涯;1999年01期

7 姚新勇,王世诚;虚拟的“路线斗争”——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思考[J];文艺争鸣;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郭强;试论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与转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粟守廉;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4 冯培;社会变革中的大学青年与高等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刘婵;;论我国中产阶层的界定标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6 萧今;教育经济学和教育发展的挑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朱军文,王少东;理解转型期教育公平应有的三个支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洪芳;;高等教育独立性的评价标准及其意义[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重塑权威、重塑核心[D];复旦大学;2004年

2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6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祝志勇;制度创新主体扩散论[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小兰;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茉蓉;中国政府再造的基本动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唐露;促进和谐性教育公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陈彬;台湾地区大学多元入学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晓萍;国家—社会视域下的权利—权力与权利—义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党晨飞;土地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林智鑫;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突发性群体矛盾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邓玮;当代中国精英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安徽大学;2003年

9 苗欣;“原生态”理念与农民安置社区设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J];开放时代;1999年03期

3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4 徐友渔;“后主义”与启蒙[J];天涯;1998年06期

5 任剑涛;解读“新左派”[J];天涯;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朗;许刘英;;雷通群与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早期尝试——学术史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康少军;卓潇;凤姝;;课外辅导班火爆成因: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八)——若干理性思考[J];现代教学;2011年06期

4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5 许庆豫;;教育不平等现象:解释与悖论——西方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评介[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6 杨开城;;我们需要何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视角的回答[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7 蒯超英;;教育实验与教育革新[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8 姜文华;;从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关系角度浅议学生管理[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9 徐厚升;;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扮演[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引堂;;曼海姆教育社会学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昌勇 胡振京;中国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马宏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举步维艰[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宋阳;“问计于民”求解教育难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临汾市教育局 张艳艳;试论现实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N];科学导报;2010年

5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桑志坚;超越与规训[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艳华;借新声于异邦[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金红霞;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振京;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屏;“学生弱势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洁;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7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闫效鹏;美国教育权利社会保障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1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1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