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及思考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及思考 出处:《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外非常关注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而国内研究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刚刚起步,认识上尚有一定局限。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的工作对象、工作职责的差异,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体发展水平进行分层建模、多维操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earch of teacher compete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le the research on teacher competence has just started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competency model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working object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job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ncrete development level carries on the stratification model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oper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胜任力(Competency)来自拉丁语Competere,意思是适当的,国内多译作胜任力、胜任特征等。20世纪70年代,胜任力研究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创立的Mcbercompany接到美国政府甄选外事情报官员(FSIO,Foreign Service Information Officers)的项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程凤春;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其成果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邢强,孟卫青;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顾倩;杨继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5 林立杰;王智祥;高俊山;;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评价方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张敏,骆一伟;教师作为合作者胜任特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10期
7 林立杰;高俊山;毛建军;;大学知识工作者个体工作胜任力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熊岚;;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黄专途;;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5 舒莹;;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柳国辉;谌启标;;国外教师绩效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2期
7 禹晓成;;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8 辛志勇,金玲华;我国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9 林立杰;高俊山;;基于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的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评价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1期
10 彭长桂;张剑;;国内胜任特征研究进展及评价[J];科研管理;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谷向东;中国特大城区区属单位党政处级正职领导的胜任特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国锋;船长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安毅;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晓洁;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广;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发展性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张成武;我国新时期教师评价的制度化历程、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健;论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运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光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耿薇;基于教师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蔡永红;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潘启富;21世纪中国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高凌飚,赵宁宁,梁春芳;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4 张敏;教师作为合作者的研究集粹[J];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5 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6 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7 蔡永红,林崇德,陈学锋;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8 林立杰;高俊山;毛建军;;大学知识工作者个体工作胜任力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勇;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永红;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鲁修红;国外教师评价的本土化利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3 李琼;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年22期
4 吴麟麟,周西安,符永宏,陈龙;发展性教师评价探微[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5 李宗慧;中美教师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王一喜;严桦;;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7期
7 张钰;;教师评价:教师职业成熟的助推器[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8 蒋小丰;高小清;;教师评价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Z1期
9 庄春晨;;新课改进程中实施教师评价的偏颇与改进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1期
10 金光发;;发展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玲玲;孙河川;;教师评价意义的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覃业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发展是大局,用人是关键——如何建立民办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徐林;;民办教师评价的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杨应元;宋艳丽;;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解国柱;;教师评价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杨应元;;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孙秀斌;蔡民;许秀琴;;构建发展性全员自主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系统[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赵星;;教师评价的问题与应对策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一小学校长 仝汝华;关于教师评价的思考[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浙江师范大学 孙炳海;用“金字塔模型”整合评价内容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徐吉志 李霞;教师评价,其实是可以协商的[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赵小雅;教师评价:由奖惩依据到促进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李霞(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教师评价是可以协商的[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评价教师得摸准教师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上星”激活教师评价体制[N];济南日报;2005年
8 孝昌县陡山乡中心学校校长 鲁菊芳;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N];孝感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徐德明 刘佳 张超;智慧在碰撞中生成 思想在分享中提升[N];天津教育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s,
本文编号:1367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6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