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 出处:《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唯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Abstract]: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lf - conscious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 the healthy emotion and the strong will qua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self - consciousnes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f - awareness , self - experience and self - control ,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我意识作为隐藏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1]。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探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适的培养途径,有助于更有效地造就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灿;阮昆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海琴;;加强心理承受力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弹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5期
2 黄乾玉;江文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以贵州省黔南地区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荣明;理工科高校德育有效性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柴欣;天人和谐生命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刘秀燕;人的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娟;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易娟;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许红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王鲁豫;某试验部队战士自尊和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3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黄希庭,范蔚;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张大均,吴明霞;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8 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9 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调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2 魏青;;论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邹玉龙;;高校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及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2期
4 邓选梅;;大学生自我意识检测及对策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夏兰;;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刘佳;;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1期
7 宋大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2期
8 杨燕宾;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曹玲;;浅谈人际关系中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10 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姚本先;芮雪;;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以《心理学报》等五刊为样本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张凤琴;;当代大学生常见自我冲突与积极自我重建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陈金伟;怎样化解焦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刘霞;意识和大脑无关?[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灿;自我意识量表的初步修订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叶荣国;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巧云;大学生与网友的自我表露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荣光;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8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