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 出处:《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上的康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全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部分,以及安多藏区部分。本文所指的康区,系指今甘孜藏族自治州所在的地域。本文就康区民众教育的规划与发展、机构设置、经费筹措、教育人员遴选及民众教育活动推动等进行论述,进而探析康区民众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Kang District, including the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Yunnan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Amdo.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Kang District, where this refers to the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region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eople's education Kang institutions, funds raising, educa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so on, and then analysis the contribute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 Kang Distri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从清末到民国,面对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为了培养改造中国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建立和发展西式学校教育体系上,“欲国事强盛惟有兴学”。清末民初,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社会教育也进入人们的视线。宣统元年,学部在《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路阳;;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章程述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薛南;;建国前音乐教育法规研究[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4 高月;;清末东北地区私塾改良述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毛琼;;浅析福建船政学堂的教学和管理特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5期
6 孔祥雷;;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J];沧桑;2007年01期
7 刘福森;王淑娟;;劝学所沿革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8 侯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政策和体系及其特征[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9 侯强;;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与法制现代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代祥;;清末赴日官绅教育考察述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9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晓江;“文学”与“文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鑫;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可英;民国时期中国人编日语教材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张绍春;清末与民国前期天津社会教育研究(1905-1937)[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园园;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芳;登州文会馆与近代教育[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范静;商人办学[D];宁波大学;2011年
8 李俊玲;黎庶昌的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马长亮;我国大学初创期管理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刘齐;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谷平;纪念著名教育家孟宪承教授逝世三十周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张爱勤;;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J];上海教育;2009年Z2期
3 郑崧;社会控制与民众教育——析1800年前后法国的民众教育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陈晨;;顾颉刚与民众教育[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5 任新建;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6 谭超,李亦桃,欧阳霞;一位爱国实业家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卢作孚的三次民众教育实验阶段[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J·包托门雷,王振芳;远距离开放教育在高等民众教育中的地位[J];远程教育杂志;1997年05期
8 周慧梅,王炳照;沿革与流变: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曹天忠;;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派分与联合[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10 邓俊康;康区“政教合一”史话[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芳;;浅谈民国重点档案破损的处理方法[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光伟;;民国私立大学的兴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冯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民众教育研究——以《中华教育界》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朱清华;李东;;民国期间陕西省五家银行发行的纸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6 黄文;;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区旅游发展探析[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林其锬;陈荆;宁纯宦;;蒋翊武就义历略[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9 邹立波;;族群、社会与文化——《西康图经》描述下的民国康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10 张云;;元代康区的“gtso mdo bsam vgrub”(卓多桑珠)”和“dre mandhala”(哲曼达)今地考(摘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培光;民国遗存的龙城两座名亭[N];柳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冷启迪;民国建筑群沦为出租屋[N];中山日报;2010年
3 朱凯;多处民国文物仍在“服役”[N];南京日报;2009年
4 张剑;派系、权力之争下的民国科学界一隅[N];东方早报;2010年
5 杜德玉;民国“加盖‘附收赈捐’邮票”何时加盖[N];中国集邮报;2009年
6 崔文宇;南京举行民国商标广告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7 省博物馆 李林翰;民国二十一年牟平民众膳宿消费合作社股票[N];联合日报;2010年
8 秋谷;回望民国名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冀;桃源新村再现民国风情[N];南京日报;2008年
10 凌云岚;自历史的迷雾中打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煜;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苏州大学;2012年
2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超;民国娼妓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6 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卓;新疆的内地商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毕牧;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哲;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娟;丹麦民众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丽娟;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33-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贺培东;青岛社会教育研究(1929-1937)[D];青岛大学;2010年
5 胡晓梅;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隼;民众教育政治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晓东;民国河南红枪会研究(1916-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丽华;防区制时代的四川民众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于牧;民国自然科学与民族主义[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鹏;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29-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0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8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