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的道德哲学作为道德教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18-01-08 09:15

  本文关键词:教师的道德哲学作为道德教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及其局限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道德哲学 隐蔽课程


【摘要】:教师的道德哲学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具有理性与经验性并存、自觉性与习常性共在的特点。教师的道德哲学成为学校道德教育隐蔽课程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逻辑与现实的必然。在学生看来,教师的道德哲学甚至比正式的道德课对道德问题更具解释力,因此其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的道德哲学对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隐蔽课程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Abstract]:Teachers' moral philosophy is a personal sense of moral philosophy, r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coexist, consciousness and common co-existence.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school of the basic elements is the inevitable logic and reality of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students to become teachers, teachers' moral philosophy than formal the moral lesson of moral problems more explanation, so its influence o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eachers' moral philosoph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but as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has a certain limit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青少年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工作任务,其教育行为的特点、取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本人的道德哲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道德哲学的道德教育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对具体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其本身就有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教育意义。教师的道德哲学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秋明,王正;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3期

2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周宗伟;权力的轮回——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唐东楚,刘玉梅;论法学教育的职业伦理关怀[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5 周小旗;;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唐勇;论大学德育的有效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谭福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孙彩平;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刘金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齐佩芳;韦世艺;;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冷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旭才;学校德育中诚信品质培养探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红梅;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泗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洪;新世纪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凤鸣;面向社会事实的文化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敏;新时期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建设[D];河海大学;2006年

8 蒋福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炜;核心价值及其视野中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来维龙;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澄清;谈谈教研组工作[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2 顾伟铭;卢梭和康德[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5期

3 B·A·苏霍姆林斯基 ,董友 ,刘启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1期

4 顾伟铭;;卢梭政治哲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系[J];晋阳学刊;1981年06期

5 傅梦祥;;湘潭县订阅《湖南教育》两千余份[J];湖南教育;1981年10期

6 徐敬礼;宿县曹村区教育组充分利用《安徽教育》等刊物指导工作[J];安徽教育;1982年11期

7 叶菲莫夫;;伦理学与道德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9期

8 舍尔达科夫;夏伯铭;;伦理学与规范性[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9期

9 ;有六种教育力量同时对学生施加影响[J];天津教育;1982年12期

10 柳长铉;;试论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实质和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霞;;道家人生哲学的现实作用[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黄慧英;;冯友兰《人生哲学》中“欲”与“好”的问题[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吴有能;;冯从吾心性论初探[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崔志海;;评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5 杨爱敏;曲越香;王丽凤;;教师进修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方利山;;朱熹思想之创新[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树青;;教师角色与角色冲突及其解决[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嘉明;;康德哲学的基础主义[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建军;;普遍性与相互性: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分野[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青平;诗化大自然[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记者 钟伟;北师大科研津贴优劳优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江苏省兴化市下圩乡教管办 成锋;信息技术“四落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柳民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现象透视[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5 ;中国银行与北京大学开展全面合作[N];科学时报;2000年

6 记者 田丽;银行纷纷“下注”高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安立;儿童是道德哲学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记者 俞路石;安徽中职教育改革瞄准农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李让恒;郴州财政“天平”向教育倾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金志明 李伦娥 谭南周 柯昌万;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林晖;康德的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5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欲波;自由的守望[D];浙江大学;2005年

7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陈海芹;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顾海涛;性体的意蕴与展开[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吴冬蜜;英语课堂的口语错误处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尹霖;托尔斯泰晚期的精神漫游[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严成武;哈耶克政治思想中的自由观述评[D];苏州大学;2002年

8 费建华;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孙全志;朦胧中的哲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9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9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