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

发布时间:2018-01-09 03:28

  本文关键词: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叙伦 浙江教育界 派系之争


【摘要】:民国时期,浙江籍学者在全国教育界发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浙江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不少领袖人物均曾长期在北京活动过,他们返回浙江后,与以省教育会为中心的本地教育界人士有过不少冲突,而且他们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马叙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后曾回淅出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他的经历为探讨这些微妙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China. Zhejiang scholars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un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many leaders of Zhejiang education had long been in Beijing. After they returned to Zhejiang, they had many conflicts with the local education circles centered on the provinci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 were also complicated. Ma Xulu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he returned to Zhejiang No. 1 normal School as principal and director of education, and his experience provided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exploring these subtle relationship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青年项目(06JC770003)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民国时期,浙江籍学者大t进人北京,在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在北京呼风唤雨的同时,也关注浙江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力图施加自己的影响。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不少领袖人物,如先后担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及教育厅长的马叙伦与继任教育厅长的张宗祥、计宗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周川;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发展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5 卢毅;“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郭良夫;;词项层次与义项层次[J];辞书研究;1988年05期

8 王剑;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与东南大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丁相平;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易培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月秀;;孙中山与革命追随者蒋梦麟[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刘济生;;“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倒秦家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新解读[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8 郑大华;;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9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10 鹿锡俊;;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战略——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欣;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2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兴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中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丁宏武;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7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8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孔超琼;胡适学术演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梅珍;回头看与向前看[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绍春;;论民国时期马叙伦的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马晖;朱永新:要按“有限政府”的思路梳理教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易鑫;心向三好报祖国[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琛;马叙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9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99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