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的整体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8-01-09 04:26

  本文关键词: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的整体性特征 出处:《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巨构式 教学建筑 建筑空间 整体性特征 高校 外部空间 功能单位 城市空间 结构空间 内外空间


【摘要】:通过理论类比,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教学办公综合大楼的设计实例分析,从功能空间、结构空间、内外空间3个方面阐述空间构成的整体性特征.巨构式教学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建筑形态,同一等级的功能单位能相对独立以减少干扰,同时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便捷;不同等级的功能单位之间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利于形成紧凑而独立的平面.可以认为,作为"脊椎"的巨构轴与其他的分支联系空间构筑了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的"结构",正是依靠一个整体的"结构"空间,才能有机地将外部空间与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的内部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Abstract]:Through theoretical analogy,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example of Xiamen campus teaching office complex of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space and structure space. As a specific type of architectural form, the same level of functional units can b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act between each other is very convenient;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functional units is minimized,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pact and independent plane. As the "spine" of the giant structure axis and other branches of the contact space to construct the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giant 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it is rely on a whole "structure" space. Only then can the external space b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ner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giant 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3Y019)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7HZR02)
【分类号】:TU244.3
【正文快照】: 所谓高校巨构式(Mega Structure)教学建筑是指不按系设楼,把所有基础教学及各系系馆甚至学校办公楼都集中于同一栋楼内.其优点在于内部空间形式灵活,能够满足多元化教学和不同时期、不同方式的教学模式.并且,由于整合形的设计,对于节省建筑用地、节约建筑造价、降低建筑能耗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尚宏;中国庭院的时空意识与构成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洪刚;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3 张爱东;传统建筑文化定位与价值[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饶红;生活的城市[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5 姚萍,王源;广场设计与城市意象营造[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6 王颖;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形态特征及原型要素的回归──以上海市郊区小城镇的建设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7 陈颖,车代弟;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庞宇;厦门市部分居住小区外部绿化空间使用情况调研[J];福建建筑;2001年04期

9 陈劭光;滨海城市“文化生态”的塑造——厦门城市景观文化性及地域性思考[J];福建建筑;2004年01期

10 潘华;现代商业建筑室内开放空间的设计探析[J];福建建筑;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宪;;情景的生成——步行商业街环境设施设计[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2 陆激;基地与设计的理性思维[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育林;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D];天津大学;2005年

8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孙晓春;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王立;城市结点文化特质及其协同观[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研究——公共建筑与城市的结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焦胜;“客源”型生态旅游区的主题创作[D];湖南大学;2001年

3 高峰;大连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王丽;住区景观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5 曹海婴;城市休闲广场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6 胡江渝;城市与建筑的共生[D];重庆大学;2001年

7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8 吴蕙;设计结合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韩勇;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10 赵得功;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生南 ,教锦章;中国矿业学院设计[J];建筑学报;1985年11期

2 谢照唐;烟台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1988年02期

3 王文友;;高等学校建筑标准探讨[J];时代建筑;1989年04期

4 周逸湖;;港澳大学规划设计[J];世界建筑;1989年02期

5 教锦章;高校校园规划创作谈[J];建筑学报;1991年03期

6 王文友;对教育建筑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J];建筑学报;1992年04期

7 刘鸿滨;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93年11期

8 杨晓忠;浅谈高等院校的校舍建设[J];建筑;1994年12期

9 常同元,,张韬,安慧君,段广德,白恒勤;遥感资料在呼和浩特市区城市居民区布局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10 卓健,戚广平;同济大学西南教学建筑组群设计[J];时代建筑;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晓霁;明晔;;清华园教学建筑色彩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戴志中 陈刚;教育产业化与沙区城市建设[N];重庆日报;2000年

2 吉志伟;高校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3年

3 乔树桐;现代城市人才从这里走出[N];天津日报;2004年

4 刘昊 通讯员 高健 ;大学校园可以置换吗[N];北京日报;2005年

5 王宝林 李沉;文化与科学叠加·发展·创新[N];中国建设报;2005年

6 记者 王三虎;高台大力改善办学条件[N];张掖日报;2005年

7 王晓伟;市卫生监督所专项检查学校食品卫生[N];白银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巍;采购要顺利 采购人应“避嫌”[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9 贺慧宇;节能风吹“绿”校园[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周训疆;1000万专项资金改造五县市农村中小学危房[N];阿克苏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捷;现代高校教学建筑设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吉志伟;高校教学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赵勇;高校教学综合体设计与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王进;大学校园人性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刘文佳;现代教学建筑空间与“开放式”教学[D];郑州大学;2003年

6 王伟杰;权力的眼睛[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殊隐;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力;当代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空间形态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东亮;高校教学建筑地域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0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0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