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

发布时间:2018-01-12 17:26

  本文关键词:论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目标 学生主体 回归生活 多元智能 有效生成 生活世界 生活意义 教学活动 生命意义 教学内容


【摘要】:教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学本身具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对于教学也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出其活力与价值。教学不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准备,而是要纳入到学生现实的生活中。回归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向有意义的人的发展与构建,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只有回归生活的教学,才可以促使主体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
[Abstract]:Teaching is a form of human life,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eaching itself is life; life has rich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teaching, teaching should return to life in order to show its vitality and value. The teaching is not for the future life of the student, bu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tudent's real life regression. Life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meaningful people and construction, improve people's life significanc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Only return to the life of teaching, effective generation can promote students multiple intelligen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回归生活是近年来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论题。那么,教学到底需不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学回归生活后对主体多元智能的开发又有何意义?本文将从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入手,探讨其对主体多元智能生成的促进作用。一、教学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J];安徽教育;1981年09期

2 周纲炎;;初中女生耐力跑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1981年02期

3 刘守立;;《看云识天气》程序题教学方案[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5期

4 郭国英;;香港“中国语文”课的口语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11期

5 黄天璧;日本小学的音乐、图画课[J];江西教育;1982年10期

6 张义斌,梁观耀;从业务课使用外文教材看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7 郭国英;;香港《中国语文》教学法初探[J];中学语文;1982年10期

8 ;名词解释[J];上海教育科研;1982年07期

9 朱景文;;实现外语电教目标的几个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3期

10 詹姆斯·W·布朗;长弓;;关于视听资料管理的若干具体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峰;;讲好病生重点目标内容的做法和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齐贵胜;裴素霞;;病理学目标教学初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吴晓鸣;;高校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张立杰;;浅谈怎样上好一节课[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白莹;;化学课堂教学要重视能力的培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陈秀娇;;教学与板书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王金美;陈桂花;;谈目标展示与教学效果[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段珩;;浅谈目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顾力雄;李敏;陈琦;;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推理能力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霞;防止英语目标教学模式僵化的措施及方法[N];兵团日报(汉);2000年

2 ;紧盯课堂 “减负”增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王利虎 樊保林;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做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张惠萍;深化写字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杨太清;愉快中求发展 发展中求愉快[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黄进;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朱家雄;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对幼儿园课程如何立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记者 李让恒 通讯员 廖良辉;岳阳师院改革“两课”教学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王惠东(作者单位: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 杜春国;语文异步教学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爱林;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田承祖;试论在高等师范学校中教育法学课的设置[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战海;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杜正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祖能;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分析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燕;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振亭;基于系统观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海霞;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1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