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试析经济伦理视角下城乡教育和谐的关键点——以四川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01 13:21

  本文选题:经济伦理学 切入点:城乡对立 出处:《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摘要】: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可以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转和发展。因此,实现教育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影响我国教育和谐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属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本文以经济伦理视角剖析并确立了"城乡教育和谐"的内涵及关键点,通过对四川省城乡教育现状的诊断,指出了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ducation itself determine that it can affect the stabl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through the change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harmo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At present,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affecting educational harmony in China is the imbalance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stablishes the connotation and key points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ethics, and points out the wa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diagno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研究项目“西部城乡统筹发展——基于四川的研究”(编号:05XJY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运和;知识产权产生属性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2 吴兴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海洋;《儒林外史》审美创造三层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吕明臣;加强母语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家和;古代印度的土地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年04期

8 张英;元青花和五彩瓷款识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9 王进;和谐社会:理想与现实——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论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郑又成;《利维坦》的国家理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希宏;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闫顺利;过程视域中的发展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3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6 林军;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7 申振君;现代中等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高嵩;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9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姜鑫;论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的和谐性[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婕;论乌托邦范畴的人文价值[D];山西大学;2007年

2 马占世;俄罗斯(苏联)对车臣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5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6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翠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诚信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国梁;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的道德实践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苑国华;实践的主体性特征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巽人;论我国的非城市化道路[J];求索;1983年05期

2 鄢淦五;列宁、斯大林关于城市的几个重要观点[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3 方明,叶克林;改革与新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建立[J];社会学研究;1986年01期

4 吴泽;张鸿雁;;城乡对立运动规律和乡村城市化理论研究[J];学术月刊;1986年11期

5 皮策民;微观搞活有赖于宏观正确调节——从黄金村看郊区经济计划引导的必要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6 彭春成;略谈城乡一体化问题[J];中州学刊;1987年02期

7 张小军;城乡社区发展的三种融合模式[J];社会科学;1987年11期

8 李廷才;;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9 孟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问题[J];教学与研究;1988年04期

10 高西;兆雄;;伊斯兰经济学基本原理[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昒;;怎样富农?(提纲)[A];江苏富民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江苏省经济学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论文集[C];2001年

2 唐恢一;陆明;;从城市发展的规律谈我国城市化的最佳途径[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鲁爱民;;浅论经济伦理建设对医院现代药理的积极作用[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樊浩;;“经济伦理”:一个虚拟命题?[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何建华;;经济正义:当代伦理学面临的新课题[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6 张宏伟;;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发展观及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途径[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7 李志祥;;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双重向度[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8 高国希;;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9 胡真圣;;论公民社会的平等[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泽应;;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汉祯;《经济伦理学研究》评介[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王以超;城市化滞后已成制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N];新华日报;2000年

3 ;20世纪重要理论成就、科学发明和论争[N];北京日报;2001年

4 陆才坚;天平向伦理倾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陈泽环;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定位[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秦建洲;内在的方法——西方经济伦理学借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乔法容;全国第三次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N];人民日报;2002年

8 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 乔治·恩德勒博士 陆晓禾译;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学是当务之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陆晓禾;激辩“经济伦理”[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陆晓禾;企业何以更伦理运作(上)[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及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彭春凝;论经济法的伦理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胡道玖;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郑若娟;经济伦理:理论演进与实践考察[D];厦门大学;2006年

7 董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标;经济与伦理的张力[D];华侨大学;2002年

2 袁晓红;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晶花;论企业生存发展的伦理支点——诚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大明;东北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凯;主体与法治[D];安徽大学;2003年

6 李蓉丽;论分配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焦阿强;经济伦理学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晓曦;论商业银行职业道德的基础——诚信[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朱娅;论经济伦理与市场秩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国彪;黄土高原上的“乡里伟人”——“高加林家族”论[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9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