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德育方法 + 整体性 ; 参考:《教育探索》2008年11期
【摘要】:德育方法问题成为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必须重新审视德育方法,了解德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即德育方法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和实践性。
[Abstract]: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is, 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has integrity, diversity and practicality.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宏芬;对我国小学德育政策(1978—2000)多元视角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回花;1980年来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振;人性化:当前中小学德育的应然走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山;;美育是深层次的整体性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2 朱道云;;综合实践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作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2期
3 王炳发;;从学生的择校观看当今教育的不足[J];现代教育;2011年05期
4 班华;;与班主任朋友谈班主任(十三) 班级管理目的在解放人、教育人、发展人[J];班主任;2011年07期
5 贺晓波;;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差异合作[J];广西教育;2011年18期
6 杨锋;王健;;复杂性思维与生成性教育目标的建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高洪水;高淑桃;戴丙楼;;整体性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唐媛琳;;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的比较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赵文山;;关注学生素质 重视教学评价[J];学周刊;2011年18期
10 叶凤云;;浅谈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各自优势及整体性[J];才智;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陶顺生;;我国民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探析[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李进尧;;弘扬人文精神 推进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陶顺生;;我国民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探析[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5 李进尧;;弘扬人文精神 推进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6 张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及提升研究[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汉斯-君特尔·罗尔夫;俞可;;汇流型领导——引领重任的分摊、协同管理工作的践行和程序的共同拟定[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8 吴浩明;;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杨桂华;“三个分离”回答“钱学森之问”[N];天津日报;2010年
2 记者 曹勇;市委召开常委会议[N];岳阳晚报;2011年
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提高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教育的使命[N];解放日报;2011年
5 张艳、张佩;教务管理解决方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6 杨孔炽;文化人类学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7 张贤根;素质的系统性特征[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陈美湘;校园网设计六大原则[N];光明日报;2002年
9 ;新音乐课程漫谈[N];音乐周报;2002年
10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郭春林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教育如何避免“整体性的丧失”[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月秀;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晓燕;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高雅;以学校文化为导向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项式桔;反思市场逻辑主导下的公立学校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魏凤英;文化创新立园 民族花开满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舒敏;当前青少年反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银娟;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内化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林静;论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惠萍;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方孙飞;构建全面合作的探究学习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1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