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2 22:55

  本文选题:高校 + 大学生 ; 参考:《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摘要】:采用叶仁敏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研究大连4所不同级别、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及学校方面的因素影响差异不显著,家庭及城乡因素影响差异显著。
[Abstract]: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 revised by Ye Renmin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in Dal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factor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and urban and rural factors was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勇;利用人际吸引因素 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8 汪永华;学校体育文化解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9 曹荣誉;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邓雪梅,傅世侠,邵全辉,孙雍君,罗玲玲;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建华;张可;张藏云;;独立学院大学生危机干预策略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毛荣建;;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磊;路由;;成功动漫作品蕴涵的心理因素分析[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军;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四川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9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冰艳;交际策略与第二语言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石海燕;生物节律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蔡晓春;乡镇领导班子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9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礼光;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立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对策[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章立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对策[J];职教研究;2009年04期

3 申文凤;高校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欧阳敏;李维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思想战线;2008年S2期

5 于娜;杜天骄;李艳波;;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5期

6 杨延斌;;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建峰;徐传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高校稳定简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王满良;;构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9 蔺薇;;浅谈高校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若干处理原则[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10 曾宪庭;;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成;;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情商水平[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毛荣建;;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崔爱善;;浅谈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和谐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江光荣;汪海燕;陶嵘;刘华山;;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解剖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蔡楷有;;对违纪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连榕;;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冯喜珍;张潮;;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的调查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建敏;解志韬;祝金龙;;情绪智力、孤独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基于上海1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继霞;;大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罗桑平措;;西藏高校心理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3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5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记者 刘昊;高校川陕甘学生培训心理援助[N];北京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韩晓玲、实习生 成瑶、通讯员 刘中兴;我省高校推进心理教育工程[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俊川;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2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管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邱芬;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3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